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罗天昊:香港影响力将逐渐减退

http://www.CRNTT.com   2014-05-01 09:11:57  


 
   二 香港对大陆已经失去了利用价值

  在解放前,上海才是东方之珠。香港地位并不高。

  冷战时代到来之后,香港作为自由港,其地位日益险要。

   其时,中国被西方国家以及日韩等国封锁,由此,香港成为中国大陆物资运转的中转站。以中国在朝鲜战争中逼美国停战的实力,收回香港并不费力。但是,相传当时中国高层达成一致意见,暂时不收回香港,而将其留作大陆的眼睛和窗户。由此,香港成为亚洲最重要的港口。其后逐步发展为工业城市。而在当时战乱不已的亚洲,香港成为很多国家的避难所,如越南南北战争,以及抗法,抗美战争中,大批的越南难民到达香港,香港由此成为亚洲的王冠。

  而随着中国大陆的改革开放,香港亦迎来其二次腾飞时期,改革开放之后,香港成为中国承接全球产业转移,融入全球经济的前沿,由此,香港通过帮助大陆腾飞,获得了对于自身的巨大红利。至1997年香港回归前夕,香港股指涨到了16000点,足足上涨了41倍。

  但是,随着大陆的逐步崛起,香港的地位相对下降。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第一次承接全球产业转移的的进程已告终结。香港已经失去了其改革前沿的作用。而随着中国其他城市的崛起,中国的对外经济来往,已经日益分散化,从东北的大连,到天津,到连云港,到上海港,到宁波,到温州,以及潮州,汕头,深圳,珠海,湛江,海南等,到处都可自由进出口。香港唯一的中转站的作用,已经彻底被废。

  更为严重的是,随着中国沿海的率先崛起,部分城市已经与香港产生了直接竞争。特别是上海与香港,成为一时瑜亮。

  三  珠三角渐行渐远
 
  此前,香港是珠三角的绝对核心。

   改革初期,珠三角诸城市,通过承接香港的产业转移,逐步实现崛起,甚至很多地方被称为小香港或者香港后花园,如东莞的樟木头。

  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珠三角城市与香港之间的差距,日益缩小。逐渐摆脱了对香港的依赖。

  在中国的国家战略中,对于珠三角的描述,存在三个层次,从地理和经济意义上的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佛山、中山、江门七大珠三角核心城市出发,到广州,深圳,香港三个大中心城市辐射下的大珠三角城市群,再到东部九省加上港澳的泛珠三角,自90年代后期,大珠三角已经取代传统的小珠三角,成为珠三角发展战略的核心。未来的泛珠三角发展方略,亦当以此为基石。
  
  目前,香港在珠三角的优势,亦被稀释。珠三角大陆部分形成了以广州、深圳为核心,包括珠海、惠州、东莞、清远、肇庆、佛山、中山、江门等城市所形成的珠三角城市群,是我国三大城市群中经济最有活力、城市化率最高的地区。但它是我国乃至亚太地区最具活力的经济区之一,它以广东3O%的人口,创造着全省77%的GDP。

  香港定位于在金融、信息、物流中心,广州则重点发展商业、服务、文教、交通、科技等职能,建成更具国际竞争力的商贸流通中心、科技研发中心和现代服务中心。深圳重点发展制造业、商业、金融和服务等职能,力图成为商贸、物流、金融和信息一体化的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可以看到,广州、深圳与香港的产业重叠越来越多,比如此前,香港的服务业一枝独秀,而深圳和广州崛起之后,亦成为服务业区域中心,深圳的金融产业,已经占GDP的大约10%,广州亦要成为未来的区域金融城市。

  在实业领域,香港已经彻底衰落,而深圳,广州,则实业发达,经济结构更为多层次,亦更为健康合理。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