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党产”华润:香港起家的红色央企

http://www.CRNTT.com   2014-04-22 10:59:06  


 
  这一段的出色经历让杨廉安随后再次担负起了“香港任务”。1938年,一副商人打扮的他出现在去香港的路上,此时的杨廉安又多了一个化名即杨琳。最初诞生的联和行(名字是经过中央有关部门和武汉八路军办事处“长江局”批准),就成立在香港中环的一个不起眼的小阁楼里,注册资金仅为两万美元。其当时的任务是支援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除了给延安采购药品和必要物资以外,还有“兑汇”和调拨党的经费等工作,同时还要配合宋庆龄的“保卫中国同盟”保管、运送海外华侨的捐款、捐物,并且在爱国华侨中做统战工作。

  在整个抗战年代,联和行与廖承志、潘汉年领导的八路军香港办事处及宋庆龄领导的保卫中国同盟,联手在香港和海外开展了大规模的抗日募捐活动,联和行将募捐到的钱物,经秘密通道辗转运抵武汉、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再分批转运到抗日根据地,为前线浴血奋战的八路军、新四军输送了大批西药、通讯器材和运输车辆。

  1946年秋,国共“和谈”破裂,中国笼罩在内战前的紧张气氛之中。周恩来赋予联和行新的使命,其中一项就是打通海上运输,发展国外贸易,交流国内外物资。杨琳回到香港后,把联和行改名为“联和进出口公司”,简称“联和公司”。在白区工作,杨琳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在危急时刻减少损失,他始终坚持“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所以,他又注册了“天隆行”,并在广州设立天隆行分行,用香港与广州两地的公司从事香港与内地的贸易活动。

  1947年,联和进出口公司得到迅速发展,主要是得益于与东北解放区之间的贸易活动。在延安党中央的统一指挥下,在东北局的支持下,钱之光和杨琳率领着一支特殊的队伍,在大连和香港两地开始了大规模的海外贸易活动。 他们的首要任务就是打通东北至香港的贸易通道。

  1948年,联和行进行改组、扩大,正式更名为“华润公司”。“华”代表中国,“润”取自毛泽东的字“润之”。钱之光任首任董事长。

  辽沈战役后,东北局实行了统购统销政策,收购的当地物资通过华润控制的货轮运抵香港、转销海外,换取的外汇则用于购买军用物资、支援解放战争。这种战时经济模式,解放后推广到全国,成为计划经济时代内地与香港贸易往来中的重要形式。

  在这样的贸易活动中,香港华润公司得以迅速壮大,人员在不断增加,营业额在不断增长,其知名度也在逐渐提高。随着销售和采购范围的扩大,“华润”的名字已经走出香港,走向东南亚,走向英国和美国。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