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人民币贬值不会是一个短期现象

http://www.CRNTT.com   2014-04-15 08:46:45  


  中评社北京4月15日讯/刚刚结束的一季度对金融市场而言无疑是个多事之秋。超日债捅破刚性兑付和零违约的窗户纸,1月中下旬人民币汇率见顶后由升转贬转向拐点。WIND数据显示,一季度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从去年12月31的6.0539下滑至今年3月31日的6.2180,跌幅达2.64%。

  相比去年人民币升值2.9%,今年一个季度就吞噬掉去年全年九成以上涨幅,跌破6.2整数关,并可能触发外汇市场止损盘抛压。部分机构投资者悲观地给出贬值预期,另一部分则仍维持着人民币“破六归五”的判断,并坚信在资本项目关键领域管制下,近期人民币贬值是央行旨在压缩跨境套利利差的非市场行为。

  南方都市报发表财经评论员刘晓忠文章认为,当前人民币贬值是基于经济内生,是经济周期性走弱、国内信用风险敞口上升等多重基本面因素所促成的结果,央行很可能再次被市场“冤枉”了。而近期央行对人民币汇率的态度很可能只是做了个顺水推舟。

  其实,单从这次主要以在岸市场策动的人民币贬值来解析,已显露出人民币走势拐点之苗头。如截至3月31日人民币离岸市场与在岸市场贬值幅度几近相同。鉴于资本项目关键领域管制,及人民币离岸市场带有典型的政府主导的建构性特征等,无形中为在/离岸市场设定了“铜墙铁壁”的防火墙,同时体量弱小的离岸市场实际对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影响较有限。

  而当前这轮在岸市场触动的人民币贬值态势,若结合超日债违约触发国内债市之风险敏感性,国内利率管制等金融压抑,互联网金融对金融压抑的冲击,及国内房市等人民币资产市场走势疲弱等内生性因素考量,用市场对近年来人民币内贬外升的自发矫枉来解读则更具诠释力。因为,在岸市场人民币贬值穿透出市场对人民币资产表现出明显避险情绪,且这种避险诉求因利率管制等金融压抑政策,很难通过调节利率、债务重组等覆盖业已凸显的风险敞口,进而市场投资者不得不反向诉求人民币贬值来释放市场避险偏好,即人民币在岸市场引导的贬值,实际是市场向投资者发出了国内信用风险出现裂缝之信号。

  文章分析,要理清这一现象,需从中国经济周期等基本面入手。金融危机之前,享受加入W TO红利的中国经济处于上升期,人民币以低估方式偏离市场均衡状态,最终导致市场以人民币内贬(即通胀)来冲销汇率偏离均衡状态之缺口。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内外需明显回落,政府为保增长出台了巨额经济刺激计划,由于过去五年的投资拉动使大量经济金融资源配置到低效、甚至无效资产项目,且中央政府为控制显性负债而把更多举债义务转交给地方和国企等,使中国公司部门在这期间的负债几近失控。据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显示,中国企业债务杠杆率已于2012年超过了所有发展中国家和美欧日等发达国家,接近GD P的200%;而美国企业在2008年至2011年历经了痛苦的去杠杆促使市场出清后,于2012年企业开始自发加杠杆;欧盟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去杠杆,到去年才显示企稳,日本则从1992年至2012年历经20年的去杠杆后,于2013年开始了加杠杆。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