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赵灵敏:为什么中国用钱买不到好感?

http://www.CRNTT.com   2014-04-07 10:03:38  


 
  在历史上的“朝贡体系”下,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对外妄自尊大,不愿平等地对待别国,却又面子大过天,只要对方恭敬有加,就“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给予物质上不计成本的馈赠。直到今天,这种心态仍然深刻影响着中国外交。但现实是,中国花了大量的金钱,很多时候也能赢得表面的风光和形式上的尊敬,却得不到对方发自内心的好感和亲近。今天中国的利益已经遍布全世界,是很多国家的最大债主和最大贸易伙伴,但中国不仅在世界上没有几个靠得住的朋友,而且很多时候,那些得到中国最大优惠和照顾的地方,也是对中国最反感的地方。原因何在?

  首先,中国的援助和优惠政策,很多时候并没有让普通人得益,而是更有利于原有的既得利益者。香港回归以来,惠港措施除了让旅游、零售等少数行业得益,让大地产商赚得盆满钵满以外,普通港人受惠有限,却要面对高不可攀的房价,和大量内地游客涌入所带来的生活上的不便;对台政策同样造就了旺旺、鸿海、鼎新等大财团的成功,但台湾民众的平均薪资却在近十年间不进反退,大学毕业生的起薪降至2万2000台币(折合918新元)。由于个人利益是具体的,而整体利益是抽象的,香港人反自由行、台湾人反服贸,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在国际事务上,由于中国的援助和贷款等并不附加条件,在一些内政不透明的国家,客观上就可能会被腐败的政客所盗窃和挪用,无法惠及普通民众。在大多数情况下,中国在其他国家援建或承办的工程,都要求使用中国的工人、工程师和建材,当地人无法获得工作机会和赚钱。2013年底,在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拉美期间,英国《金融时报》引用中国官方统计数据说,中国在加勒比海地区的投资额,在2003年至2012年间增长逾500%,达到近5亿美元,预计未来几年内还将有更多工程动工。但该文同时也引用了圣基茨和尼维斯(The Federation of Saint Kitts and Nevis)旅游与交通部长里奇斯凯的话,字里行间流露出加勒比海国家对中国大陆的共同担忧,这位部长表示:“如果台湾为了某个基建项目,向你提供贷款或无偿援助,它会根据项目本身的价值作出决定,而不会坚持让你引进他们的工程师或工人,将他们国家的一部分安插到我们国家。”

  其次,中国在对外援助上不附加任何条件的做法,实际效果不见得好。广为流传的一个故事是:如果你每天给一个乞丐1块钱,偶尔有一天不给了他就会怨恨你;从来不给乞丐钱的人,偶尔有一天给了1块钱,乞丐反而会感激。这种心理学上的现象,也同样适用于国家关系。中国一直强调“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但问题是中国不附加条件的慷慨援助,结果往往是不欢而散甚至反目成仇;美国的援助很多都附加意识形态方面的条件,美国的盟友却遍天下。这是很值得深思的。另外,中国不附加条件的援助,在他国内政出现严重违反人道主义原则的事件时,客观上就成了助纣为虐,会自损形象,导致作茧自缚的结果。中国在达尔富尔问题上遭遇的尴尬就是明证。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