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为何中国商人不招美国待见?

http://www.CRNTT.com   2014-01-27 11:17:35  


 
  美国媒体对陈光标罗列的“罪状”是,冒险有余而务实不足,崇尚内斗、缺乏诚信。因为,在他们看来,陈光标所以发出收购《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的声音,并不是真的想收购《纽约时报》,也不是有能力收购这家媒体,而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达到承揽旧金山大桥拆除业务的目的。

  显然,这一分析是完全符合陈光标的个性的,也是完全符合陈光标的一贯作派的。因为,在国内,陈光标一旦要实施某项行动,就会大肆造势,把热造得令社会公众云里雾里。如堆放16吨人民币为第三次经济普查造势。到底是真的重视第三次经济普查,还是另有目的,可能没有一个人说得清楚。难得一次,当然能赚足眼球。如果经常这样做,就会给人以不务实的感觉了。不仅如此,陈光标每拿一个项目,也都会与其他人拼得你死我活。甚至因为种种原因,作出的承诺难以兑现。

  而对马云来说,近年来中国公众对他的印象,就是敢闯敢试敢于打破常规。至于问题和不足,则没有几个人去了解和分析。所以,当美国媒体给马云列出特权心理和由此引发的对法律的不尊重等“罪状”时,没有几个人是能够接受和理解的。

  关键在于,美国媒体不仅列举了马云的“罪状”,还说出了这样下结论的理由。具体地,就是马云曾经绕开董事会擅自将支付宝从阿里巴巴集团剥离,以至于遭到其他董事的强烈不满。而他的淘宝网,也是假货和水货等泛滥。但是,马云却一直非常高调地经营着他的阿里巴巴,且名气和影响力越来越大,日子越过越好。自然,美国媒体也就会不自觉地将其与中国存在的特权现象联系在一起。如果真的能够不经董事会批准就将支付宝从阿里巴巴集团剥离,就不仅仅是特权思想作怪,也是目无法纪的表现了。

  也正是因为列举了陈光标和马云两个颇典型意义的例子。因此,美国媒体最终将中国商人定格为浮华、厚黑和严重的投机心理,是不讲信誉的标本。

  也许,对中国商人来说,受到美国媒体如此的批评和指责,一定会感到心里很不舒服,甚至会深怀不满,认为是美国媒体欲加之罪。因为,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做到所有商人都一样的有素质、有涵养、有很高的商业道德。在美国,每年不也是有很多不良商人受到处罚吗?

  但是,不满归不满,不舒服归不舒服,中国的商人,在商业素质、商业修养、商业道德方面,与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商人相比,确实存在一定差距。不然,假冒伪劣商品就不会泛滥,食品安全问题就不会那么严重。而商人在经营过程中的偷税漏税、偷排漏排、损害他人利益等方面的行为,也是很多很多。

  至于象陈光标这样的“慈善家”来说,以如此高调的方式进行慈善事业,是否也有点太张扬了,太脱离公众心理承受能力了,也值得研究。而如果将这样的伎俩用到美国支争取业务,自然会让中国商人蒙羞。至少,会让中国人一贯勤劳、朴实、踏实的良好形象受到影响。

  而马云作为一名颇具正能量的企业家,出现这样的问题,也有点令人失望。毕竟,中国正在朝着法制社会转型,如果象马云这样的知名企业家都不能完全按照市场规则办事,而时不时地透露出特权、不尊重法律等行为,是很难让人接受的,也是会受到外界质疑和批评的。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