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张文魁: 新一轮国企改革应推行好的民营化

http://www.CRNTT.com   2013-11-15 08:40:27  


如果要下决心启动新一轮的国企改革,就必须引入目标型改革,“国企改革应该明确将民营化作为目标,这是绕不过去的。”
  中评社北京11月14日讯/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这些改革方针要得到贯彻实施,就必须要有具体化的方案。

  21世纪经济报道就此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文魁。他表示,过去三十五年,国企改革的顽疾弊病之所以无法解决,根本原因是国企改革很长时间内都是一种功利型改革,如果要下决心启动新一轮的国企改革,就必须引入目标型改革,“国企改革应该明确将民营化作为目标,这是绕不过去的。”文章内容如下。

  改革应确定民营化目标

  问:今年年初的时候,你曾跟本报探讨过国企改革,提出了“民营化”改革的路径。时隔近一年,在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之际,你的观点有没有调整或者补充的地方?

  张文魁:首先应该强调,我提出国企“民营化”的改革路径,是基于长期以来对国有企业进行跟踪研究和开展深入讨论而提出的方案,所以并不会跟随政治口号和社会舆论的改变而改变。国企改革在三十五年前就启动了,但改了这么久,黑发人都改成了白发人,而且还被中央确定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为什么直到现在还有这么多顽固性的弊病总是无法解决?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国企改革很长时间都是一种反应型的改革,或者也可称为功利型的改革,即国企出了什么问题撞到南墙躲不开的时候,就推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政策来解决这些问题,八十年代国企生产积极性不高活力不强,就搞放权让利和承包制、租赁制;九十年代国企包盈不包亏和利润上交国家过少,就搞资产经营责任制;后来又碰到国企资本不足和机制僵化等问题,就搞股份制改革,搞干部能上能下、工人能进能出、工资能高能低这三项制度改革;再碰到负债率高和大面积亏损等问题,就搞关停并转、下岗分流、剥离重组、上市圈钱等等。

  这样三十多年来每过若干年就折腾一次,但总是按下葫芦又起瓢,解决了这个问题又带来了那个问题,国家还要没完没了地支付成本。现在所呼吁的政企分开也好,市场化也好,破除行政垄断也好,与民企平等竞争也好,高管取消行政级别和市场化选聘也好,哪里是现在才想到才提到的嘛?其实是在炒二三十年前的冷饭。

  为什么这些在市场经济体制当中最简单、最基本的东西却总是实现不了?这还不值得我们反思吗?

  如果要下决心启动新一轮的国企改革,就必须要走出反应型改革的循环怪圈,必须要引入目标型改革,也就是说,国企改革应该确定明确的目标,而不是东一榔头西一锤子,按下葫芦又起瓢。具体说来,就是要将民营化确立为国企改革的目标。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