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周八骏:如何判断香港政改得失?

http://www.CRNTT.com   2013-10-31 10:04:11  


周八骏
  中评社北京10月31日讯/香港资深评论员周八骏今天撰文《如何判断香港政改得失?》,文章说,评判香港政改得失,首要的准则是——《基本法》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决定是否得到尊重和遵守。如果《基本法》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决定得到尊重和遵守,即使失败,也是得大于失;如果破坏原则或委曲求全,即使取得所谓成功,也是失大于得。

  最近一段时间,随着关于2016年立法会和2017年行政长官产生办法的政治斗争愈益激烈和复杂,不时有人发表关于香港政改如果失败谁将是“输家”的议论。例如,民建联的李慧琼称:香港将是最大输家;而《明报》10月15日A18“闻风笔动”(李先知)的标题是:《2017年若无普选 输的是中央》。

  这一类意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既有同,也有异。因此,在评论这一类分歧的观点之前,必须先弄明白评判香港政改得失的准则。否则,不可能汇聚分歧的焦点,不可能阐发有益于香港政改的意见。

  破坏原则最终失大于得

  《明报》“李先知”称2017年无普选“输家”是中央,其立论前提是,中央在约6年前宣示2017年可以普选产生行政长官。所以,2017年无普选,无论就政治诚信还是就领导能力而言,中央都是输家。

  不客气地批评,这是狡辩。

  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有关决定明确说明2017年“可以”普选产生行政长官,“可以”不是“必须”或“必定”。因为,香港政制发展固然属于中央宪制权责,却不是中央单方面能够左右。2005年下半年关于2007年行政长官和2008年立法会产生办法夭折,就是一个实例。

  中央关于普选行政长官和立法会全部议员都使用“可以”这一留有余地的说法,是基于对香港政治基本矛盾的准确判断,也是表达中央决心推动香港政制朝着《基本法》指引的方向和目标向前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