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中国经济:稳增长平衡之道

http://www.CRNTT.com   2013-09-15 11:11:06  


要使中国经济保持稳定、健康、持续高增长,不仅需要不断提高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而且要保持稳定平衡的增长。
  中评社北京9月15日讯/最新公布的各项经济数据普遍向好,似乎验证了中国经济已经走出低谷。这是否意味着对中国经济增长可能出现“硬着陆”的担心可以消除了?甚至,中国经济是否又走上上升的轨道?

  上海证券报发表上海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研究员潘正彦文章认为,中国经济仍然需要稳增长,经济运行仍然需要处于合理区间。

  增长速度不应大起大落

  文章称,中国经济吃尽了大起大落的苦头,过度追求中国经济高增长,效果可能适得其反。为了使中国经济健康成长,保持稳定的增长速度十分重要。

  从1978年以来的中国经济发展史看,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经常是伴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大起大落”,最后不得不实施严厉的宏观调控。经济高速增长从一定程度上就是经济“大起大落”的代名词。虽然2000年以后,中国经济“大起大落”幅度有所收敛,但并没有完全消除。中国继续保持世界最高的经济增长率,虽然速度已经从11%左右大幅度回落到8%以下,下了一个台阶。同时,数据显示:近年(2009年特殊情况除外)中国经济增长率波动率已经好大的收敛,基本在两个百分点以下。这说明了中国宏观调控能力的逐步成熟,也客观反映了经济增长速度的实际降下来后,经济增长率波动率的同步下降。

  其实,中国经济过去30年快速发展的许多有利因素已经减少,甚至消失。1978年后的前20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是由于农村大包干、市场化、世界工厂等改革开放的红利的释放;最近的10多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率是房地产市场化、人民币升值等新的动能的推动结果。而过去30年的快速城市化实际上也是这些动能释放的综合反映。显然,一些积极因素已经充分释放或动能衰减,有些甚至转为反面——例如中国许多大城市的环境污染已经大幅度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等等。同时,中国居民的高储蓄率实际上是牺牲人们的利益(负利率)和消费(同样是经济增长的动力)的情况下实现的,未来显然难以为继。而不顾国内外客观形势的变化,继续追求高增长,必然导致经济再次大起大落,对中国经济的伤害更大,为了避免中国经济重蹈大起大落的覆辙,就是要使中国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就是保持稳定的增长速度。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