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夏斌:中国经济防范危机对策

http://www.CRNTT.com   2013-07-16 08:58:33  


中国经济增速正趋于合理减速
  中评社北京7月15日讯/目前,中国经济增速正趋于合理减速。第一财经日报发表国务院参事、南开大学国家经济研究院院长夏斌文章指出,由于过去几年经济改革的滞后,又由于新近出台的一些改革措施其效应的体现,还要有一定的时滞,因此当前的经济增长轨迹总体上还一时难以摆脱由货币总量所左右的局面。但是,尽管增长轨迹未变,经济增速与货币的关系却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因此,要看清楚未来经济的走势,是泡沫破灭、复苏反弹,还是降中趋稳,已不能仅仅根据前4年经济数据周期波动循环的特征来分析。恰恰相反,在多年累积的由过多货币投放所形成的中国泡沫经济中,货币调控的边际效应已发生明显下降的变化。今后货币政策稍有不慎,中国经济走势将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这是分析当前中国经济所必须持有的重要视角。

  经济未崩盘,全靠货币撑

  文章分析,当前的货币与经济处于什么样的关系?

  一是企业和政府的杠杆率在明显提高,货币总量是宽松的。今年一季度与去年一季度相比,M2增长由13.2%上升到15.8%,社会融资总量的增长由-7.4%上升到58.8%,整个非金融部门的债务,由2012年的76.4万亿上升到2013年的91.5万亿元,增加15万亿元,增长近20%。由此静态地看,毫无疑义,货币总量总体上是非常宽松的。

  二是在杠杆率不断提高的过程中,经济增速不是在加快,而是在放慢。GDP增长由去年一季度的8.1%下降到今年同期的7.7%。工业增加值由去年1~5月增长11.5%,下降到今年同期的8.5%。

  三是这么多钱到哪里去了?即根据以往的数据推测,同样的甚至更多的货币增长为什么不能推动同样的经济增速?其中,有人们所说的金融统计中存在重复的计算,但这是极少量的,主要的、大量的货币投放不可能在银行体系内“空转”,不管是用票据还是理财、影子银行等金融形式融通的资金,最终都是流向了实体经济。

  四是又为什么货币总体上是宽松的,一些企业、地方政府的资金却是相当的紧张?出现了“6•20”银行同业拆借利率高达30%的现象?从现象看这是金融问题,实质反映的是背后总体经济出了问题,国民经济的资金运用效益在明显下降。据测算,2005~2008年,1元社会融资量能带动4元GDP,到了2012年,1元社会融资量只能带动1.93元GDP。2012年,未扣除利息前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收益率为8.88%,但银行一般贷款的加权利率却为7.07%,如果算上各种理财、影子银行中的高利率因素,企业的资产收益率实际上已接近其融资成本,有相当部分企业已低于融资成本。而在2013年5月,居民与企业的债务却已超过82.9万亿,若仅以7%的利息测算,每年的利息就高达5.8万亿元(有人以非金融企业债务合计算利息,利息高达8万亿~9万亿元),分摊到每月为4840亿元。也就是说,要维持一定的经济增速,企业除本来需增加一定的正常贷款外,在企业资产收益率接近——甚至有些企业已追不上——融资成本的情况下,为了维持其日常生产和投资活动而不“崩盘”,还需另外增加一块以偿还利息为目的的新贷款,才能维持整个资金链的不断裂。这就是为什么会出现2013年一季度GDP增速比2012年一季度下降0.4个百分点,但社会融资总量的增速却是同比上升64.2个百分点的原因。

  银行资金紧张背后反映的是实体经济出了问题。随着经济增速的下降,实体经济过去大量的投入,其产出在显着减少,有的没有现金流,有的企业收入不用说本金连利息也抵付不了,有的甚至已资不抵债。但是现在这些企业没有破产,仍能维持,靠的是央行事实上在支持金融机构道德风险下的信用过度扩张。

  具体说,在制造业,产能过剩严重,在库存指数创今年最低位47.4%的情况下,4月份应收账款上升到8.5万亿,同比增加13%。产出形不成收益,企业为维持最低限生产,靠的是银行不断增加贷款。

  在基础设施领域,过去的在建工程要继续,新一届政府的新项目又已开工,而长期以来可以靠土地收入作担保向银行申请贷款,最近由于新供地指标未能预期实现、土地收入在减少,只能转向高息债券、理财市场,有的地方甚至伪造假财务报表进行“非法集资”。这些项目投入基本没有收益,只能靠不断地从银行“借新还旧”来维持。

  在房地产业,相对前两项投资领域,情况相对好些,但这是在房市的长效调控机制未到位、政策“乱象”较多,整个社会对房价不断上涨的预期基本还未消除的情况下勉强实现的。其中,不排除有些房企有利润,继续扩大土地储备、以土地抵押扩展贷款。同样不排除像北京等地,在政府强行限价售房政策下,银行、开放商却共同看好周边房价预期,导致旧楼盘未竣工,新楼盘又开工,旧贷款未收回,银行仍愿意增加新贷款。但是,这一切如果遇市场预期一变,情况马上就急转恶化。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