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刘康:从莫言得奖看普世价值与中国特色

http://www.CRNTT.com   2012-10-14 09:06:36  


 
中国特殊论的背后 

  中国特色论或中国特殊论背后,透露出的与西方普世价值的差异,不是中国人自己向世界昭示“和谐世界”、“天下大同”的价值观,或孔子学院这样的“文化输出工程”一朝一夕即可化解奏效的。虽然诺贝尔文学奖近来颁给了世界各地的很多作家,然而除了此前的中国,也基本没有颁给伊斯兰世界的作家,因为西方价值观和穆斯林价值观的矛盾是难以调和的。唯一一位埃及获奖者纳吉布.马哈福兹(1988年获奖)在穆斯林世界备受争议,受到阿拉伯民族主义和穆斯林原教旨主义的激烈抨击。另一方面南美洲、非洲的作家之所以能获奖,很大原因是他们曾长期受西方的殖民,接受融汇了西方的文化。而中国和阿拉伯世界则都有着自己顽强的文明特征。由此来看,地缘政治与作品的普世价值两个因素,后者显然更深刻一些。

  莫言此次获奖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中国现在已经全球崛起,正处于社会发展新的转型期。中国是否可以继续做自己的大国梦,自我陶醉在中国巨大的人口、面积、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增长的速度之中?中国应该如何跟世界沟通与交流?在中国特色与普世价值之间,究竟应该作何选择? 
 
  莫言获奖,应该看成中国作家跟普世文明交流沟通的一个典范。他的作品呈现了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积极融合的努力,能够让世界更多人理解。毫无疑问,当今世界的主流文化软实力或普世价值,依然是为西方所掌握的。但中国特殊论与(西方主导)的普世价值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应该努力化解。中国应更开放地与普世价值对话,并积极参与建构人类的共同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也是中国积极建构人类共同价值的一个成功。

  此刻最新流传的手机短信:“中国前两个诺贝尔得奖者名字都不能说。第三个更干脆,直接叫‘莫言’”。无论是高行健还是刘晓波,或达赖喇嘛,到今天的莫言,其实都跟“言说”或“话语”有关。中国今天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自信地运用让世界广泛接受的普世性话语来沟通交流。

  作者是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院长、美国杜克大学教授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