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中国经济转型的挑战

http://www.CRNTT.com   2012-08-23 08:28:10  


 
  文章指出,过去几年的事实证明,凡是扩大政府主导的固定资产投资,凡是刺激房地产,刺激汽车等龙头产业,不仅无助于中国经济深层矛盾和问题的解决,而且会导致这些问题更加恶化。解决之道只能另辟蹊径。

  瑞信的董事总经理、亚洲区首席经济陶冬称中国经济大约每隔十年,会有一次体制上的递变,一次结构性改革,令经济破茧而出。他认为,经济活性化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

  八十年代初,经济百废待兴,农村改革、乡镇企业热为停滞的经济注入了活力,谱写出第一轮改革开放。九十年代初,价格改革失败带来恶性通货膨胀,增长裹足不前,小平南巡,推动了新的市场化改革,经济出现新热潮。本世纪初,外遇亚洲金融危机,内有通缩、失业难题,朱熔基内阁毅然加入WTO,并启动银行改革、财税改革、国企改革及加大开放力度由此再续高速增长的十年。

  每次经济到了举步维艰的时候,都是靠政府痛下决心、通过推动结构性调整,对外开放、对内市场化而度过难关。每一次政策措施均不相同,不过思路是一致的:取消政策掣肘、民进国退、经济活性化。

  许多国际机构认为,上一轮由中国加入WTO所引发的体制转变所带来的生产力的提高,已被耗尽。强化的国家垄断窒息住民间的投资兴趣,增长失去动力。

  在过去十年,中国经济由出口、房地产与基础建设三驾马车拉动。但是这三驾马车都已失去往日的动力。然而,新一轮的改革开放尚未启动。

  文章表示,中国经济的出路在哪里?出路在消费、内需。但是”刺激消费”、”内需主导”已经讲了几年,进度不理想。根本原因何在?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局局长李连仲7月30日在第三届上市公司与城市发展投资论坛指出,国外光凭一个国内生产总值,判定中国经济要崩溃,中国经济出问题是错误的判断。但是他称去年银行利润涨29%,其他企业在2-5%,要把这个利润给企业,增长企业活力,实现结构性减税、减少企业成本,扩大企业消费能力。李连仲说,银行让利、财政让利,增加劳动性收入,发展微小企业,提高就业,提高社会保障,中国经济就能恢复活力。

  陶冬说中国又到了不得不进行结构性改革、谋求经济嬗变的时候了。靠货币扩张、财政补贴,可以维持短期的增长势头、增加就业机会,但是无法提高中国经济的竞争力,也无法实现可持续的增长。过度的刺激措施,对经济的长期伤害只会更大,欲速则不达。

  中国经济今天需要的是,打破银行垄断,打破国企垄断,削减企业税负,降低民营资本在重要行业的准入门坎,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只有在体制上有所突破,生产力才可能上到新的台阶,就业与收入才可能有可持续的增加,经济才可能有新的繁荣。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胡星斗称中国须尊重经济学规律,改革垄断的金融制度、国企制度、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只有这样,中国经济和社会才能走出高速发展中的危机与陷阱。

  文章最后说,正是中国经济走到临界点,中国决策者才有更大的政治决心,以及全社会才能凝聚共识、支持推动新一轮的市场化改革。正是中国经济存在的深层结构问题,才使中国有可能因改革而带来新一轮的增长热潮。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