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华尔街日报》专访暴露苏贞昌思想深处

http://www.CRNTT.com   2012-08-04 08:54:49  


 
  苏贞昌接受《华尔街日报》专访时提到了“中国即将进行领导人交班,预期习近平将成为中国国家主席”,联想到苏贞昌曾于七月二十九日说过“民进党恢复中国事务部,不是要向中国投降,也不是要讨好共产党”,就间接地证实了前段时间民进党内的一种说法:由于中共“十八大”召开在即,新领袖习近平即将当选及就任,民进党还要静心观察,因而不会即时成立“中国事务委员会”。何况,民进党现在已经没有“转型”压力,因而只须恢复设立“中国事务部”,以作缓冲,即已足够。

  当然,“中国事务委员会”还是需要成立的,恢复设立“中国事务部”的其中一个功能,就是为成立“中国事务委员会”作筹备。但基于“不是要讨好共产党”的原因,“中国事务委员会”也不会推迟到“十八大”召开之后才成立,否则就会被认为是“讨好共产党”了。因此,“十八大”召开前的九、十月间,就是成立“中国事务委员会”的最佳时间点。实际上,近来就有“中国事务委员会在九月间成立”的传说。

  当然,“中国事务委员会”延迟到九、十月间成立,也有“睇定先”之意。还要观察安排了一批前朝政务官及南方溯、姚立明等偏蓝人士作其董事的“小英基金会”的动向,也要观察陈水扁是否真的要成立“一边一国党论”,更要观察谢长廷的“一中宪法论”在党内的接受程度。在获得清晰的讯息之后,才成立也不迟。

  由于民进党自认为已经没有“转型”的压力,也由于苏贞昌是以刚过半的得票率当选党主席,因而苏贞昌面前的党务工作重点,还是现行“安内”,要协调好党内各派系,巩固自己的权力,防避蔡英文二零一四年五月与自己竞争党主席,及操持好二零一五年的“七合一”选举。“中国事务部”和“中国事务委员会”,只是一个进可攻(倘有机会与中共交往)、退可守(坚持“一边一国论”)的权宜工具而已。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