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理查德.柏茨:剖析美国的东亚和中国战略

http://www.CRNTT.com   2012-05-14 08:25:42  


 
  美国的亚洲政策转变

  对朝鲜战争的反思使美国人分裂成两派。第一派认为美国“决不能重蹈覆辙”,不应该再参与亚洲局部战争,除非有把握获得传统意义上的决定性胜利。第二派认为局部战争是唯一有效的遏制途径,且不至于升级成针对苏联的全面战争。这两派在此后若干年都维持了相当的影响。

  越南战争的梦魇给了第一派观点一段短暂的优势。上世纪80年代,美国再一次集结力量针对苏联,在海湾地区采取了更具进攻性的遏制政策,但在东亚鲜有军事干预。

  时过境迁,美国的亚洲战略需做调整,但对亚洲的近期战略无需做大幅修订。对美国而言,最大的挑战来源于长期战略和从势力均衡中衍生出的种种状况:美国应对中国崛起作何反应?如何保持美国在东亚的首要地位?

  美国是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但美国的力量在各区域是分散的,对各区域的干预也依赖不同的机制。在欧洲,美国依靠北约;在中东,美国直接进行军事干预;在亚洲,美国主要依靠美日、美澳军事同盟,以及与印度、俄罗斯、中国等国不同程度的合作。

  美国在亚洲的基本政策不需要大幅修正:日美同盟仍然是美国对日的基本军事政策。日本军事正常化带来的政治和外交问题,将超过军事正常化带来的物质利益。印度广阔的国土和充满活力的经济应引起美国的重视,但是鉴于美国和巴基斯坦的反恐合作将持续,美印安全合作无需更进一步。中俄若形成同盟将给美国制造不利的处境。美国应该说服欧洲减少对俄罗斯的压力,尤其应制止北约吸纳乌克兰和格鲁吉亚。

  中国是美国亚洲政策的核心。美国对中国的看法分为两派:第一派的“制度模型”秉承自由主义传统,深信经济全球化将使中国融入西方定义的世界秩序,成为代表和平的力量。这种观点可以解释大部分时期的中美互动,但是无法解释预期外的危机。按照这种思路也很难构想未来亚洲的安全局势。另外,“制度模型”在多边组织下更易于实施,而东亚不存在类似北约的多边组织。美国只能凭借双边途径深化制度参与。

  第二派“权力政治模型”比较悲观,认为国家间的利益矛盾不可调和。中国将挑战现存秩序,因此美国需遏制中国。这种悲观的权力政治视角认为两种可能发生的局面都将充满风险:如果中国成为超级大国,那么中国会依据自己的意图摆布周边国家;如果中国经济发展停滞,会使周边地区发生动荡。然而,这种悲观主义的潜在危机在于它可能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引发本来可以避免的大国军事竞争。目前美国对中国的战略来源于上述两派模型的结合。

  重要问题和战略调整

  最近几年,美国对中国的政策更多关注贸易领域。这种倾向缘于美国经济不景气和美国在债务问题上对中国的依赖。这种依赖性减少了美国在两国关系中的筹码。为了扭转劣势,美国需在税务、政府开支和储蓄方面痛下决心改革,但是缩减国防开支将不可避免地危及美国在全球的军事控制力。

  目前在亚洲显而易见的危机包括克什米尔、朝鲜半岛等问题。关于克什米尔,美国缺乏足够的筹码解决印巴争端。鉴于资源有限,美国会优先支持巴基斯坦反恐,而缓和印巴关系次之。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