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应该让“文革”的惨痛历史写入教科书

http://www.CRNTT.com   2012-05-11 11:16:07  


文革批斗场面资料图片
  中评社香港5月11日讯/“要吸取历史的教训,必须反覆告诉我们的后代,曾经发生过什么。它们不应该是教科书上轻描淡写的段落,而应该是整个民族,一代又一代人,尤其是对历史知之不多的年轻人,必须了解、反思和直面的过去。”此间中国青年报日前登载张鸣的文章《应该让“文革”的惨痛历史写入教科书》:

  彻底否定“文革”,是写入中央决议的。但是,“文革”的幽灵,却一直在中国徘徊。近些年来,这幽灵似乎变成了阴影,时不时地就出现在人们的上空。一些学者公然为“文革”张目,这样的翻案文字,公然出版。至于网上的翻案呼声,更是此起彼伏。在一些人眼里,“文革”就是一段美好的时光,是民主的岁月,是贪官污吏的地狱。当然,更令人感到可怕的是,这股明里暗里为“文革”张目的思潮,竟然得到了某种公开的支持。跟“文革”有关的歌曲和样板戏,被视为红色经典;红卫兵的形象,也在很多场合,比如某些主题餐厅、婚庆场合,公开露面,招摇过市。

  不可否认,在众多年轻人心目中,“文革”已经成为一个被全然忘却的历史符号——能记住这个符号,就已经不错了,很多人连这个符号都忘掉了。最令人震惊的是,“文革”竟然以一种全然正面的形象,进入年轻人的视线,尤其是一些对现实不满的年轻人的视线。在他们的印象里,“文革”就是一场人民群众痛打当权派的运动,以致一些人因为对时下贪腐现象的不满,错误地呼唤“文革”的复归。

  以史为鉴,是要吸取历史教训。像“文革”这样的历史,是我们这个民族最该吸取教训的历史。应该承认,自打有关“文革”的历史决议出台之后,就体制而言,的确已对“文革”有深刻的认知,也没有什么人希望“文革”重演。但是,有关“文革”的历史,却变得讳莫如深。不仅研究“文革”成为禁区,连涉及“文革”的有关文艺作品,也成了禁区。很长一段时间里,不管是电影电视还是小说戏剧、诗歌散文,都在回避“文革”。学校的教科书里,“文革”也只是语焉不详的几句话。大学和研究机构中,个别不识相非要研究“文革”历史的人,也成了另类。

  刻意回避的结果,是很多年轻人对那段惨痛的历史全然不知,甚至对其有莫名其妙的景仰与缅怀。“文革”复归的危险,实在值得警惕。一方面,有意识的群体失语,让惨痛的历史被淡忘,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其一无所知;另一方面,一些别有用心者,将其打扮成了天使,让“文革”复归再次成为笼罩于人们心头的梦魇。

  事实告诉我们,即使在21世纪,中国产生“文革”的土壤仍然还在。如果没有思想和文化上的反思和清理,“文革”是不会真的退出历史舞台的。事实也告诉我们,“文革”不仅仅是一些人的怀旧情绪,还是某些野心家可以利用的资源。真要是找对了火候,煽动起类似“文革”的情绪,的确可以造成某种民粹式的声势。西方二战大屠杀的历史,过去的时间比“文革”还要长得多,但是,不仅各种纪念馆年年对游人开放,各种纪念文字,电影、电视作品,年复一年地在反思,各种层次的历史教科书,也从来没有放过这段惨史。可是,“文革”不仅在各种出版物上不见踪影,连一个纪念碑都没有——巴金先生生前多年呼吁建立“文革”博物馆,却始终没有影子。从中学到大学的历史教科书上,“文革”仅仅是一段很暂短的抽象表述。

  执政党已经清醒地意识到这段历史意味着什么,对于这个民族,对于每个老百姓,特别是对于执政党而言,是何等的灾难。严酷的现实告诉我们,绝不可能通过封存一段历史,就可以忘却掉这段历史,然后还可以让这段历史不再重演。要吸取历史的教训,必须反覆告诉我们的后代,曾经发生过什么。它们不应该是教科书上轻描淡写的段落,而应该是整个民族,一代又一代人,尤其是对历史知之不多的年轻人,必须了解、反思和直面的过去。

  当然,真正吸取“文革”的教训,还有待于深入细致的研究。这样的研究,在中国,因为人为的中断,已经相当荒芜了。当务之急,是马上动手充实我们的教科书,把现有研究已经证实了的“文革”的灾难,原原本本告诉后代,不要只是抽象的几句话,而是有血有肉的历史描绘,有具体数据的历史事实。同时,重启“文革”的研究,开放“文革”的文化讨论和艺术再现,不要让我们的后代,再误以为“文革”是一种美好的经历;让很多对“文革”怀有理想化情结的人们,逐步认清“文革”的真面目。

  历史的真实,是人类重建未来的基石,“文革”历史的真实,则是中国告别“文革”的起点。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