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用工荒背后的中国人口结构矛盾

http://www.CRNTT.com   2012-04-26 08:30:32  


 
  问:有观点认为,好像中国人口多,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可无限供应,您又怎么看中国目前和未来的劳动力供应形势?

  易富贤:从日本的情况可见劳动力变化对经济的影响。由于长期的低生育率,20世纪90年代后日本15岁~64岁总劳动年龄人口增长非常缓慢,1995年之后开始负增长,1995年~2010年GDP年均只增长0.9%。

  中国现在不但面临劳动力短缺,也面临人口结构老化,中位年龄将从现在的35岁提高到2030年的44岁。中国产业升级的能力将越来越难。中国年轻劳动力短缺却很可能让“中国制造”既减量,又提不了质。

  中国15岁~64岁总劳动力从1979年的5.6亿增加到2012年的10亿,而目前从数据看,中国20岁~39岁青壮年劳动力到2011年减少为4.2亿,比2002年减少了7%,而到2032年将减少到2.9亿。

  社会对19岁~22岁人口数量变化最为敏感,这是企业所需的最有活力的新增劳动力,是大学年龄人口,是参军入伍年龄人口。2010年人口普查显示,2009年中国19岁~22岁人口数量达到历史顶峰(1.05亿),然后就快速减少,到2019年只剩下0.57亿,10年下降差不多一半。

  劳动力短缺并不意味着充分就业,相反,失业率会更高。日本劳动力短缺后,失业率反而从1980年~1989年的2.5%升高到2000年~2009年的 4.65%。中国与日本还不同,中国有庞大的“过剩”中老年劳动力,产业升级之后,他们如何就业?

  劳动力红利是真红利

  问:人口红利被认为是过去三十年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的重要动力。有学者认为,目前人口红利对中国经济的助推即将消失,您的观点呢?

  易富贤:中国社科院人口所所长蔡昉率先引进人口红利理论,将计划生育降低生育率所引起的抚养比降低称为“人口红利”。胡鞍钢等经济学家也认同这一观点。

  2006年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报告》也认为,“生育率下降导致人口抚养比下降1/3,为经济增长创造了40年左右的"人口红利"期。”

  总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年龄人口(0岁~14岁儿童、65岁及以上老人)与劳动年龄人口(15岁~64岁人口)之比,总抚养比包括儿童抚养比(0岁~14岁儿童与劳动人口之比)和老年抚养比(65岁及以上老人与劳动人口之比)。

  其实儿童抚养比是投资,老年抚养比是还债;生育率下降越快,儿童抚养比下降越快,今后老年抚养比上升越快。我比较了1961年~2010年日本、欧盟的人均GDP增长率与抚养比的关系,发现人均GDP年增长率与儿童抚养比是正相关关系,而与老年抚养比是负相关关系。

  中国经济确实将在2013年后开始减速,但并非因为总抚养比上升,而是因为劳动力开始减少和老年化加速。所以,真正的人口红利是人口数量红利、劳动力红利,而不是低抚养比。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