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郑永年:知识分子的权力从何而来?

http://www.CRNTT.com   2012-03-13 09:23:51  


 
追求权力是人的本性

  从哲学的角度看,追求权力可能是人的本性,不可避免。但如果明确了知识本身所具有的权力,那么知识的生产者或者知识分子就会产生另外一种态度,跳出要不依附权力,要不反对权力的两难困境,从而在为追求新知识创造前提的条件的同时赋权于自己。也就是说,除了依附权力和反权力,知识分子还有第三条道路可以走,那就是追求知识本身。通过追求知识,知识分子可以赋权自己,就是说把自己变得更具有力量,去影响其他社会群体,包括掌握权力的群体,即一般所说的统治者或者统治阶级。当然,这并不是说,每一位具有创造知识的人都要自己使用权力。知识是一种能力,但并不是每一个知识创造者都会自己使用这种能力。这种能力可以使用,也可以不使用;有条件使用,也可以是没有条件使用;可以自己使用,也可以被他人所使用。

  简单地说,知识分子和权力之间至少可以有三种关系:一、知识分子通过依附权力者而得到权力;二、知识分子可以通过反对权力来追求权力;三、知识分子可用通过创造知识来得到权力。

  但是,如果再深入一步,人们就可以看到,知识与权力之间的关系并不是那么简单。可以把“知识就是权力”(knowledge is power)理解成一个等式。这个等式如何解读?很显然,知识既可以是自变量,也可以是因变量,就是说既可以用知识来解释权力,也可以用权力来解释知识。因此,第一种解释就是“知识等于权力”,就是说知识产生权力。如果你拥有了知识,你也就拥有了权力。或者说,拥有知识的一方能够影响没有拥有知识的一方。上面所说的知识分子和权力之间的三种关系都是说知识分子因为有了知识而拥有或者追求权力,就是用知识来解释权力。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刚好相反的等式也存在着,即权力等于知识,权力产生知识。也就是说拥有权力的一方也拥有了知识,能够影响没有拥有权力因此也没有知识的一方。例如人们总是在说,“历史是人写的”、“历史是胜利者的历史”等等。那些拥有权力的人有能力来影响那些没有权力的人,前者要求后者接受他们的观点,也就是“知识”。如果存在着“权力即知识”这个等式,那么人们就可以提出第三个问题,即我们可以反过来质疑“知识就是权力”中的“知识”是否是真的知识。如果是这样,那么我们可以认为知识有可能不是真的知识,而是伪装起来的权力。

  知识可以产生权力,而权力又可以伪装成知识的形式出现,这使得知识和权力之间的关系更为复杂,形成了类似于“鸡与蛋”之间的关系,就是谁先谁后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并不是没有可能,但需要人们的理性辨别能力。我们可以做的事情就是要不断挑战现存的知识或者知识体系,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来检验它们,去伪存真,从而形成新的知识或者知识体系。在这个过程中,知识分子既完成了作为知识生产者的责任,也为自己创造了力量或者权力的基础。实际上,这就是英国哲学家培根提出“知识就是权力”(或“知识就是力量”)的原初意义。也就是说,解释世界一直是西方知识体系的核心。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