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阎连科:我不会绕道而行

http://www.CRNTT.com   2011-07-25 16:21:00  


 
对话阎连科--“我们这一代人真的不如韩寒”

  《中国周刊》:什么是当下作家应该坚持的事情?通常的问题是什么?

  阎连科:写作要直面真实的当下,面对现实不要绕道而行。比如,我始终认为,现在我们大谈中国经验的同时,还应该谈中国教训。不能只谈所谓好的一面,对不好的一面闭口不谈。但事实上,现在我们谈中国经验,经常谈到的是新中国建设的成就,谈的是改革开放成果。

  《中国周刊》:因此,你会想到写反映三年困难时期的《四书》?

  阎连科:这其实是世人皆知的中国教训,但我们基本闭口不谈。我只是希望通过《四书》这样一部小说,让读者获得比历史事件本身更深刻的思考,并且通过这种思考来反省人类存在的一些共有的悖理和荒谬。

  《中国周刊》:纪实类作品岂不是更直接真实?

  阎连科:其实,我们所看到的很多历史文献和纪实文学,其中都有少量的“虚构”。但在许多文学作品中,通过虚构倒是可以达到一种“新的真实”。就我来言,我更喜欢用小说获求一种真实,而不是用文献去获求一种真实。文献可以给人以一些惊人的数字和事例,但不能长久地击中人的心灵,而小说恰恰可以完成这一点。神实主义小说,必须建立在和现实结合的基础上。小说所表达的真实,是历史资料和纪实文学所不能表达的。前者可以表达人性、灵魂的真实,而后者更易于表达时间的真实,二者有根本的差别。

  《中国周刊》:除了写作,你和当下还会怎么发生联系?

  阎连科:写作是经验的产物,经验越丰富,写作也越丰富。经验当然包括生活经验。但是中国文人历来不太介入生活。我们必须承认,在黑砖窑、毒奶粉等一系列公共事件发生的时候,我们看不到什么作家对此有什么明确表态。我去艾滋村做义工,其实也一直得不到同行们的认同。所以我说我们这一代人真的不如韩寒,我们太世故圆滑,考虑自身利益太多。

  《中国周刊》:你对当代中国文坛很失望?

  阎连科:近况比以前乐观。最近很多作家,开始非常关注中国现实。莫言的《蛙》就写的是计划生育政策;余华的《兄弟》,是在试图去把我们今天的现实呈现出来。一批最优秀的作家都在不约而同地关注当下,非常清醒地意识到文学和现实必须要有非常密切关系,写作才有另外一番意义。所以,我认为,中国文学是有希望的。

  《中国周刊》:你们的队伍越来越壮大了。

  阎连科:每个人对事情认识不一样。可能很多作家能从残酷中认识美,写出美。这也被很多中国的读者和批评家喜欢。但是我不能,我只能认识到残酷,甚至从美中认识出残酷来。我在写作上很笨,我确实是这样认识,我就会这样写,我不会绕道而行。

  来源:中国周刊:中国周刊记者 邓艶玲 北京报道 2011-06-08 10:43:19

  阎连科简介: 1958年出生,河南省嵩县田湖镇人。1978年开始写作,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日光流年》、《坚硬如水》等;小说集有《年月日》、《耙耧天歌》等十余部;另有《阎连科文集》5卷。阎连科曾先后获第一、第二届鲁迅文学奖和其他全国、全军性文学奖20余次,其作品被译为多种语言,是中国当代最为重要的作家之一。04年他的新作《受活》引起文坛强烈关注,被称为中国的《百年孤独》。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