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 |
上海再造“华尔街” | |
http://www.CRNTT.com 2011-07-06 14:15:28 |
建构金融“铁三角” “上海要建立国际金融中心有几个标志,除市场体系进一步健全和开放以外,就是要聚集一批有影响力或在国际有竞争力的金融机构。”屠光绍日前详细阐述了第二总部对于上海以及银行自身的意义。 屠光绍称,如果商业银行还有其他大型金融机构把非信贷业务之外的、面向金融市场的管理总部放在上海,必将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带来新的活力。 近年来,当大家把目光聚焦在上海和北京时,天津这个滨海城市却以不可思议的速度悄然在金融界崛起,并和北京联合而成一个不可忽视的金融共同体。 央行研究局研究员邹平座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应当建立“铁三角”的国际金融中心模式—把北京建成国际金融文化、管理、货币和合作中心,把上海建成国际金融市场中心,把香港建成国际金融开放和创新中心。这有利于提升中国金融业的整体竞争力,也有利于世界金融空间布局的平衡。 邹平座称,中国的国际金融地位“还得看北京”。这是因为,与国际上一些大型金融机构的合作以及金融机构自身的决策和管理,目前都在北京。若说放弃北京而只认可上海一个金融中心,基本不可能。 在邹看来,全球金融危机引起的是对中国国际金融竞争格局的进一步反思,中国亟须在北京建立国际金融的管理、文化、货币与合作中心。这一中心的建立,将使中国在国际金融与货币竞争中不断提高主导权,推进货币多元化,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形成中国国际金融中心的“铁三角”架构。 总体上来看,北京、上海、香港三个中心相辅相成,各有明确的目标定位,可以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不但不会削弱各自的竞争力,还会强化各自的功能。邹平座分析,就北京而言,建立北京国际金融文化、管理、货币与合作中心,以天津、大连为副中心与金融服务外包中心,对外形成全球在远东地区的国际金融核心区、独立的国际金融竞争体系和国际货币区,配合中国已经进行的国际货币互换,可提高中国和亚洲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权;对内形成与上海、香港相独立的国际金融监管、文化、货币和合作中心,提高金融管理的独立性和有效性,在监管与市场之间设置必要的防火墙。 而在区域金融上,北京通过与天津、与大连两个副中心的配合,形成辐射中国华北的金融服务区,可增强原来较弱的华北金融体系,为东北振兴和渤海湾经济区提供高水平的金融服务。 而针对上海,邹平座认为,作为连接北京和香港的中心地带,应发挥上海在国际金融中的市场核心作用,把杭州、连云港作为副中心和国际金融服务外包中心,有利于带动华东地区和亚欧大陆桥地区的金融发展和经济发展。 “香港、上海、北京不断深化的国际金融中心体系,实际上形成了中国参与国际金融竞争的主战场。”邹平座说。而当被问及“中国金融市场现在还未完全开放,谈何国际金融中心时”,邹平座很坚定地说:“总会开放的,这是大势所趋。” 值得关注的是,商业银行建立第二总部亦对监管制度的安排提出新的要求。屠光绍日前表示,非常希望有关监管部门能对商业银行转型的需求给予积极回应。“据我所知,监管部门作出了比较积极的回应,当然还需有一个具体的批准过程。但我们希望这个过程在不远的将来实现。” 时代周报记者 郑岚予 李意安 发自北京、上海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