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王晓夏:温总理出访背后的南海思考

http://www.CRNTT.com   2011-04-30 08:33:03  


4月28日,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在吉隆坡举行隆重仪式,欢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访问马来西亚。新华社记者 姚大伟 摄
  中评社北京4月30日讯/“在全球化时代,中国对南海的战略抉择不能被束缚在19世纪马汉的陈旧的‘海权论’上,那个时代全球市场还处于萌芽期。中国需要开拓视野,与时俱进地认真思考自己的‘南海大战略’。”此间《经济观察报》昨天登载的学者王晓夏文章“温总理出访背后的南海思考”如是说。详论如下:

  “(南沙问题)对我们来说是一块试金石,它将检验中国作为一个大国是准备遵循国际规则,还是要自行其是。”1995年,菲律宾总统菲德尔.拉莫斯访问美国时,曾这样评价中国对南海争端问题态度中的政治意义。

  在4月中旬,因菲律宾就南沙争端的过激言行,中国在发往联合国的一份外交照会中,首次使用“入侵”一词指责菲律宾。这一词汇暗含着“反制”、“反击”的味道,又加之南海周边国家媒体的“着力渲染”,一时间让南海局势骤然紧张起来。

  东盟越来越趋于“一体化”,在对外政策上也越来越趋于“共同进退”。在这一态势下,中国单方面对菲律宾的外交反击,似乎对周边其他东盟国家产生了某种“连带杀伤力”。

  在中菲争执刚起的时候,4月27日,温家宝总理便起程前往马来西亚和印尼,对两国进行“突击访问”。访问消息是行前一星期才向外界透露的,在出访前夕,温总理在北京接受了访问国媒体记者的专访,大篇幅重述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一贯主张。

  一些海外观察家在评论南海局势时指出:中国多年来维持“争而不破、多头牵制”,这个局面现在正在被一点点打破。他们认为,中国总理对马来西亚和印尼两国的访问,无非是通过经济合作来拉拢两国,使两国在中菲的外交冲突中趋向支持中国,进而从内部瓦解所谓的“南海利益集团”。

  暂且不论观察家对中国意图的判断是否准确,即便中国“真金实银”地投入大量资源来拉拢两国,产生的效果也会非常有限。因为在南海问题上,这两个国家和菲律宾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它们也均和中国存在领海纠纷,“唇亡齿寒”的道理将把中国的“可能的努力”化于无形。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