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阎学通:中国行为的根源

http://www.CRNTT.com   2011-04-02 11:20:55  


  中评社北京4月2日讯/中评社北京4月2日讯/“目前,要判断中国传统政治思想——注重道义责任、幸福和尊严的传统——对中国外交政策有什么冲击和多大的影响是不可能的。但我们确知,传统理念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力正在增强。在未来数年里,看来没有任何力量能扭转这一趋势。”新加坡联合早报日前登载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通的文章“中国行为的根源”: 
 
  六十年前,美国外交官乔治.凯南(George Kennan)发表了一篇激起美国及世界舆论的文章《苏联行为的根源》,并很快地促成了冷战时期美国的强硬姿态。如今,有鉴于中国对全球经济的决定性影响,和其投射军事力量的能力与日俱增,怎样理解中国行为的思想根源,也就成了国际关系中的核心问题。事实上,更好的了解中国外交政策的动机,有助于防止中美两国关系出现僵硬和对抗的姿态。 

  自2008年以来,中国学者及战略研究员对中国外交政策性质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即政策的意识形态基础,和中国的国际吸引力和地位——也就是所谓的“软实力”。 

  主流派被称为“中国学派”。它与政府观点一致,坚持将“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然而,少数派则认为中国应以其传统政治思想为基础,并强调传统中国哲学中的普世价值。中国共产党党报《人民日报》虽然不断发文抨击这个立场,党却为中国传统思想的核心人物孔子恢复了名誉,甚至在天安门广场竖起孔子的塑像。 

  中国学派坚持在国际外交中遵守邓小平的韬光养晦原则,传统主义学派却呼吁中国要承担更多国际责任。主流学派坚持将中国定义为发展中国家,理由是中国目前的人均GDP仍仅排在世界第104位。传统主义者则认为,中国已经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因此应当在国际事务中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