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十二五”攻坚 求解“三不难题”

http://www.CRNTT.com   2011-03-08 08:40:09  


 
  三大产业的不协调有恶化之势。2000年,三大产业在GDP中的占比分别为15.06%、45.92%和39.02%,到2010年,三大产业的占比分别为10.18%、46.86%、42.96%。

  “三驾马车”和三大产业的不协调,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强化,直至形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瓶颈,开始压制中国经济的发展势头。

  “不可持续”主要体现在人口、土地、资源、环境等生产要素对发展的制约。“刘易斯拐点”的加速到来、土地供应的紧张、全球资源品价格的上涨以及环境气候问题受到全球范围的关注,意味着中国的增长动力必须从前三十年的规模红利向制度和劳动生产率的红利转变。

  文章强调,“三不难题”已成为横亘在中国经济发展道路上的“三座大山”。“十二五”规划所引领的发展方向,正是为了求解、化解这“三不难题”,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线,以扩大内需、改善民生、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为落脚点。

  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扩大内需具备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巨大的市场需求。扩大内需可以改变中国内外需失衡和过度依赖投资的现状,增强中国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同时,扩大内需可以加快城镇化的进程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扩大内需的根本之道在于改善民生,解除老百姓的后顾之忧。这需要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保体系,增加政府在教育、医疗和保障性住房等方面的投入。

  相比于外需而言,内需对中国经济的驱动力更加可持续,降低投资对经济拉动的作用,也有助于减轻经济发展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文章最后说,发展方式转型绝不是一帆风顺的,必须下大力气从多个层面进行改革攻坚。一是扭转地方政府唯GDP论的政绩观,加入劳动生产率、单位能源产值、城乡一体化、环境等方面的指标。二是改变政府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强化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职能,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消除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制度障碍。三是改革建立与扩大内需,改善民生相适应的财税和金融体制,加大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合理分配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事权与财权,构建多层次和低风险的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体制。四是建立健全能够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成本的资源品定价形成机制,促进结构调整和“两型”社会的建立。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