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解密“维基解密”:天机也可被泄露

http://www.CRNTT.com   2010-11-30 09:17:14  


为维基解密提供重要情报的年轻美国士兵(左),正因其所作所为面临着不可预知的未来。
维基解密披露的文件显示,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对他性感的“高级乌克兰护士”总是寸步不离。
     
传播秘密,不只是“爆料”那么简单   
   
  负责任披露一切,是否就能“不负责任”?

  对于打着“信息自由”旗号的维基解密而言,秘密的获得并不困难。网站最引以为荣的,莫过于开创了一种不受传统记者规则和新闻报道原则的限制,允许用户通过匿名上传来揭露政府和企业丑闻的“泄密机器模式”。但几乎从一开始,这种模式就是“叫好不叫座”。原因之一,是这种泄密的形式让参与者面临太不确定的法律风险。上述泄露了阿富汗机密文档的年轻美国士兵,正因被美国军方指控非法传播而面临最高52年的监禁,而因为他是匿名提供线索,维基解密甚至不知道该不该、能不能对他提供法律援助。

  此外,真正把维基解密置于舆论漩涡的,还是争取信息自由与保障国家安全之间的权衡。在网站主页上,维基解密将其使命定位为“揭露政府和公司不道德行为”,却几乎从未正面回应过如何划定秘密界线的问题。1971年,当美国兰德公司将有关越战的秘密研究报告提供给《纽约时报》等媒体时,几乎面临了和今天一模一样的讨论。而时至今日,人们仍只能从当年雨果.布莱克大法官说的话──“新闻界的重大责任是防止政府的任何一个部分欺骗民众”──中为维基解密“开脱”;但个人和媒体能否公布政府机密文件、如何断定国家安全是否受威胁等与维基解密生死攸关的问题,依然无解。 
  
  揭露政府秘密,是否就等于向所有人公开一切?

  事实上,除了遭到来自各国政府各种形式的威胁外,维基解密面临的另外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披露它所掌握的秘密。对这个以“爆料”为生的组织来说,新闻乃至维基解密的所有价值,都在于公开一切。创始人阿桑奇曾说过,“你不能在发表物理学论文时不附上全部实验数据和结果”,但问题是,怎么公开才算合适呢?有趣的是,始终提倡“报料者不须依赖新闻记者才能发布消息”的维基解密,偏偏选择了将这些文件提供给《纽约时报》和《卫报》 等5家权威媒体,大多数读者能读到的文件,大多是经过这些媒体“二次加工”的版本。

  与维基解密网站上不带分类、不经删改的原汁原味文档不同,几大媒体在公布这些材料时不仅事先咨询过美国白宫的意见,还主动略去了被认为可能对国家或个人人身安全造成威胁的内容,《纽约时报》甚至故意省略了跳转到维基解密网站的链接。这些行为让阿桑奇大为恼火,但这些传统媒介却坚持认为,不顾一切的披露丑闻不应该成为丧失基本新闻伦理的借口。《纽约时报》的高级编辑Keller就曾写信指出,接受维基解密的“投稿”不等于认可他们的行事作风,并称向每个人完整公布所有信息的决定将会带来不可想像的“遗憾”。 
  
   结语:在其宗旨描述里,维基解密的创始人阿桑奇写道,“政府活动的透明能导致腐败的减少、治理的改善,令民主政体更加强大”。维基解密的努力表明,科技的进步让信息不再如从前“昂贵”,却也同时展现了,利用信息自由来维护一个政府的诚实可以如此艰难。不久的将来我们会发现,哪怕“负责任泄露一切”也并非最理想的模式;但在此之前,没有人能够抹去维基解密今天所做的所有探索。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