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 |
东欧吉普赛人营地探访 | |
http://www.CRNTT.com 2010-09-14 12:31:20 |
社会边缘人的尊严 在塞尔维亚,可以见到很多吉卜赛人(罗姆人)小孩乞讨。一个举办婚礼的教堂外面,一些吉卜赛人(罗姆人)一早等在门口,向来宾讨钱。也许他们肤色比较黑,或者是身上的衣服很不合体,这样一群人在衣冠整齐的来宾间,那么显眼。在乞讨的人群中,也有成年男子抱着小孩的。似乎是一家人,父母加上五个小孩。像这样的谋生方式,在任何一个社会都不会被主流人群接纳的。 不过,现场也有另外一类吉卜赛人(罗姆人),他们是乐师。穿着笔挺的西裤,雪白的衬衣,吹着程亮的小号,拉着手风琴。当新人来到时,奏乐助兴。这也是靠手艺谋生了。在他们身上可以见到能歌善舞的吉卜赛人(罗姆人)的影子。 据报道,在东欧的吉卜赛人(罗姆人)多从事乞讨,演艺等行业。男人以贩卖家畜、驯兽、补锅(黑白铁匠)和充当乐师为业。妇女从事卜筮、卖药、行乞和表演等行业。 我来到这个陌生的营地的时候,也带着小心翼翼防备的心态。早在若干年前,笔者的朋友就告诫我“小心吉卜赛小偷”。而他们对于我这样的不速之客,似乎也小心翼翼。村长的兄弟还把我的相机要过去看看,并逐张看了相片,我庆幸之前没有拍照,免得被他们以为我是来窥探什么的。同时也有点担心,因为之前看到的一些对吉卜赛人(罗姆人)的负面报道,有点担心他们把我的相机拿走。后来证明我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这时,一个小孩凑过来要钱,被他们喝止了。他们也有自己的尊严,即使他们从事的是废旧物品的搜集和整理。我是他们的客人,不是他们小孩讨生活的对象。 艰难的族群融合 这个吉卜赛群落的年轻人有着追求时尚的一面。村长十几岁的儿子,穿着牛仔裤,合体的T恤,带着耳环,是一个很帅的少年。村长的妹妹在客人来到时,特意化了妆,而她的穿着可以用“潮”这个字来形容。 征询了他们意见后,给他们拍照,一个五岁左右的小女孩也和中国的小孩一样,摆出剪刀手。他们也有着世界上大部分人所具备的审美情趣。 其实,对于这样的族群,不管是文艺作品中对于他们的传奇化,或是社会舆论的妖魔化,都是源于这样一个族群采用了和周围族群不相同的生活方式,而他们的族群相对固守自己的生活方式,在经历了几百年后,又很难融入周围的多数民族。他们为了生存所采取的一些谋生手段,又加重了当地主流社会对他们的成见,在这样有成见的双边交往中,更加固化了社会上对吉卜赛人(罗姆人)的刻板印象。 在欧洲的其他地方。吉卜赛人(罗姆人)也在为自己获得主流社会的认可而努力。不但在欧洲式人权的旗帜下,建立了争取自身权益的组织,也在国家政权中获得了一席之地。比如罗马尼亚就有吉卜赛人(罗姆人)当选市长。2004年,就有一位吉卜赛女士里维娅当选欧洲议会议员。 但是,这距离吉卜赛人(罗姆人)作为一个族群融入欧洲主流社会还有很大的距离。好在,欧洲没有放弃努力。比如早在2005年,保加利亚,克罗地亚,捷克,匈牙利,马其顿,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和黑山等国就发起了容纳吉卜赛人(罗姆人)十年的运动,以致力于缩小吉卜赛人(罗姆人)在生活条件与非吉卜赛人的差距,并帮助他们脱离于遭受歧视的困境。这让人看到了希望。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