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中国评论:一中共表 共构新两岸论述

http://www.CRNTT.com   2010-08-25 00:48:44  


 
  后ECFA时代,两岸关系如何进一步发展?有学者提出,既然“先经”的目标已经达成,是否可以进入“后政”的阶段了?我们认为,目前还不宜立即进入两岸政治谈判阶段。理由是:

  其一,两岸步入和平发展阶段仅仅两年,和平发展还在耕耘播种期,距离收获还需一段时期,两岸民众、特别是岛内民众现在仅是享受和平、和谐的环境,还没来得及充分品尝和分享和平发展的果实。由于李、扁十余年的恶性执政,造成台湾普罗大众的实际收入持续下跌,失业率高企不下,民众痛苦指数不断攀升。而马政府上台后,碰上百年不遇的全球金融危机,对出口导向型的台湾经济造成重大影响;加之执政后的一些缺失,有违民众的期望;再次是ECFA的意义与作用没有向民众讲透,深怕与大陆合作会被“染红”,结果被反对党扣上“图利大财团,罔顾基层民众”的帽子,百口难辩,唯有默默耕耘,等待经济收获期的到来,让事实戳穿谎言。而这一切均需时间。

  其二,对于大陆提出的和平发展政策,大多数台湾民众包括相当部分的政府官员、社会精英等还在观望中。毕竟两岸分离、敌对、冲突超过60年,在冷战的大环境下,长期以来相互诋毁、抨击造成的意识形态桎梏与观念的坚冰是难以一下子打破和溶解的。加之台湾地小体薄,总体实力远远比不上大陆,因此,时时警惕是否会被大陆吞并;且无论是执政党或反对党均对大陆提出的“一国两制”政策不理解、不信任,并将之“污名化”,造成大多数台湾民众对大陆心存疑虑,认同下降,普遍存在恐共、惧中心理;而这种观念和心态,又成为反对势力煽动仇中、反中,只要与大陆合作就是“卖台”的温床之所在。因此,需要时间来逐步累积互信,化解敌对意识,打消他们对和平发展政策是否权益之计的疑虑。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两岸学界及政策部门尚未就政治谈判做好理论与思想、政策上的准备。众所周知,目前两岸合作最重要的政治基础是立足于“九二共识”。“九二共识”的核心是所谓“一个中国,各自表述”,这个“一中各表”虽然目前尚可维系两岸现状,但远远不能满足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需要,不能满足两岸民众对未来共议统一、共享繁荣、携手复兴的愿景和期望;且存在着很大的隐患--由于缺乏共同认同和“两岸一中”愿景,致使台湾在台独政客十余年统治操弄下,民众的国族认同已经发生重大分裂,所谓的台湾认同已经远远超过中国认同,“台湾至上、台湾优先”已成政治图腾,任何政治势力均不敢轻易擢其锋芒。这也是马政府上台两年多来至今未能提出自己明晰的两岸论述的最主要原因。而这犹如埋下一颗政治定时炸弹,如果不能消除这种认同危机隐患,台湾仍有分裂势力上台的可能,仍有在台独政客煽动下打破族群和谐、制造社会动荡、破坏两岸和平的可能。

  因此,当前摆在两岸学界和政策部门面前的首要任务,是共同构建顺应时代潮流的新两岸论述,这个新论述应该能够满足“一中共表”的要求。唯有“一中共表”,方能建立起共同认同,方能使两岸真正成为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方能取得两岸论述的话语权,形成合力,化解包括反对势力在内的大多数台湾民众的疑虑,为两岸未来的政治谈判奠定基础。在这个过程中,两岸学界和政策部门应广泛听取朝野各界的意见及对方意见,通过理性思辨,反复沟通探讨,相互说服妥协,求取最大的公约数,达成“一中共表”的新论述。这样也就避免了因准备不足,仓促上阵而造成的两岸谈判冲突及与之带来的政治危机。也唯如此,两岸才能通过谈判的方式取得共识,达成和平协议,为民众造福。

  当台湾民众普遍享受到和平发展成果,化解敌对意识,民意多数认同和平发展政策,以及两岸学界和政策部门初步达成“一中共表”的新论述后,两岸的政治谈判时机就已成熟,签署和平协议以及实现高层互访,指日可待,可谓“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