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老伯救人“求表扬”无可厚非

http://www.CRNTT.com   2010-08-03 10:10:49  


 
  另一个故事是:孔子的一个学生在河边散步时,刚巧发现有人落水,落水者的亲人说,谁能救上来就奖励他一头牛,孔子的学生跳进水中把这个人救了上来,并高高兴兴地领走了牛。别人都骂他贪财,可是孔子却表扬了他,说你为大家做了一个榜样,今后再有人遇到险情,大家都会奋不顾身。

    做好事不留名是错误的道德教化

  用“圣人”标准要求普通人,势必造成虚伪造作 
 
  完全无私、忘我的精神当然是高尚的,但此前中国社会倡导的许多“榜样运动”的错误在于,它把一种仅仅适应于少数人(如我们所说的“圣人”、“君子”)的标准试图推广到所有人身上,把一种个体的道德标准当成一种群体的道德标准。事实证明,这是不可能做到的。五个指头尚不能一样齐,社会中也不是所有人都来追求当“圣人”、“君子”,这样强制学习的结果最终导致的势必是虚伪、造作,在社会中普遍形成两面性格。从这个意义上讲,几十年以前发起的、并为后来一直陆陆续续所坚持的那场学习雷锋运动至少是导致当前社会道德水平低下的部分根源。 
 
  一个“损己利人”的人培养的是一群“损人利己”的人 
 
  学习雷锋提倡的是平等的民事主体之间的“损己利人”,这种情况下的“损己”往往达不到“利人”的效果,而且于道德无益。茅于轼在《中国人的道德前景》一书中提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义务做好事反倒培养了一批捡便宜的人:“过去宣传学雷锋的时候,电视上经常出现这样的画面:一位学雷锋的好心人为附近群众修理锅碗瓢盆,于是在他面前排起几十人的长队……这几十个人却完全不是来学雷锋做好事的,恰恰相反,他们是来拣便宜的。” 
 
  其实茅于轼这样说并不是反对做好事,而在其后引申出了一个思考:在人与人不对称时做好事是必要的,表现为强者帮助弱者,富人帮助穷人。但让穷人去帮助富人就不符合道德了。从这里还能看到,道德不但讲利益,而且要讲公平。义务帮别人修东西,错就错在没有搞清人与人不对等时才发生道德问题。 
 
  做好事不留名是在推行无法实践的道德 
 
  中国社会一直以来推行的是一种无法实践的道德,这才是社会最大的道德问题。道德标准不是用来鼓吹和欣赏的,而是用来实践的。当一个社会遵循的道德标准让普通人无法实践,那这种道德标准注定要沦为陪衬。 
 
  道德标准不仅要让具有高尚品格的人去帮助别人,更要让并不高尚的人也积极帮助别人。要知道,品格高尚者永远只能是凤毛麟角,他们不可能肩负起挽救所有人于危难之中的重任,那些品格不怎么高尚的人才是助人的潜在的庞大的生力军。事实上,构建一种道德,宣扬一种精神,不是为了称赞它的高尚,而是为了实践,去解决实际问题。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