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先莫为高考作文“复古”叫好

http://www.CRNTT.com   2010-06-30 10:19:59  


 
  推崇古文来复兴国学是荒谬之路
 
  好古和复古多是大惊小怪无病呻吟 这么一篇艰涩难懂的古文,遭到如此吹捧与国内的国学热、复古热不无关系。许多“慕古”之人振奋:国学复兴指日可待也!这也未免让人感觉有点大惊小怪。众人皆知,“国学热”是这些年国内一大文化现象,不仅许多高校纷纷成立了“国学院”,而且在思想界里,也弥漫着一股“好古”与“复古”的思潮。他们借着抗拒全球快餐文化冲击、保护传统文化的名义,在写作文风、着装仪式、读书计划上,都刻意寻找复古的影子加以膜拜和意淫。似乎不如此,中华文化旦夕之间就会消亡。
 
  民主普世化潮流必然要文化大众化  这种哀叹与危机感并不是今日学者文人的新发现,也并不是中国的独有现象,启蒙时代以来,西方精英文化的逐渐衰落就成为一个历史趋势,无数思想家对此表示哀叹。在这样的背景下看五四时期的“文言”与“白话”之争,我们或许就可以了解,所谓“文言”和“白话”的优劣问题,其实背后存在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让精英主导的文化放下身段,而且进一步让大众自己生产与传播文化内容,而不以精英的文化趣味作为标准。这种看上去“反智”的文化生产,其实更为深层的动力是来自于现代民主制度普世化的需要,因为唯有承认普罗大众的文化趣味与精神世界,“平等”的价值才能得以贯彻和实现。
 
  复古热实质与公民社会相去甚远  扯到这里,似乎有点远离高考作文的主题,但这背后的确存在密切的联系。今天各位学者、知识分子们对“国学热”的复兴,表面上看,是某种文化危机感使然,但试想一下,五四那代学贯中西的知识分子,难道没有这等“撕心裂肺”的文化危机感?胡适先生写下那篇开风气的“文学改良刍议”,其本质上是要中国文化可能从语言入手,来完成自身的转型与重造,以适应现代政治与文化的大变局。却不想,当富国强兵的理想初步达成,一股股“复古潮”就接踵而至,仿佛百年前的“文学改良”,就只为荷包满满、船坚炮利。“文言”变为“白话”,本质上是要让大众百姓都能识文断字,成为“普通”但却有责任的“公民”,而不是成为舞文弄墨的文人阶层。
  
  因此,研究古文的志业,留待有此爱好者并无不可,但是切莫看到一高中生写下生僻古字,大家就开始莫名叫好,认为国学复兴有望,民族文化振兴可期。(来源:搜狐评论,原标题:莫为高考作文“复古”叫好)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