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 |
北京导弹后撤之战略评估 | |
http://www.CRNTT.com 2010-06-24 06:31:23 |
过去陈水扁朝着台独终点站狂奔,如今马英九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理念,两者迥然不同。马英九莅任两年于兹矣,北京对台军事部署却一成不变。对台湾政坛和社会大众又是什么启示呢?不啻“为渊驱鱼”。况且,在国际上也给外力介入提供了一个藉口。 过去台独势力甚嚣尘上,北京保持强大的军事压力,确有必要。如今北京百业待举,马英九政府又坚持一个中国的理念,是调整对台军力部署的时候了。孔子曰:“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此语至今仍有启示意义。 对台部署导弹应收放自如 北京在台湾对岸部署大量导弹,十多年来似乎收效不彰。否则,为何遏阻不了台独势力接二连三地提出各项挑衅性的议题,并决然将“入联公投”付诸实施呢?说穿了,这些导弹会被投入使用,不但台湾民众连大陆民众也不相信,诚所谓“公信力不足”,最终徒然成为民进党煽动台湾民众仇视大陆的工具。 上千枚导弹部署在台湾对岸,没有起到震慑台独的作用。之所以如此,用商场术语来说,是北京没有积极、有效地利用这笔“资产”,使之在两岸关系的天平秤上显示出份量。这一部署格局导致下述态势:平时,这些导弹仅有势能,缺乏动能,更别提开发潜能了,利用效率太低;及至两岸关系土崩鱼烂之日,这些导弹被下令群发,地动山摇,局面一发不可收拾矣。这一格局维持至今,十数年如一日,堪称愚不可及,智者勿为也。 一旦北京在台湾对岸部署导弹采取以变应变的原则,整个局面就活了。设若两岸关系缓和,导弹部署数量可以锐减;反之,海峡形势骤趋紧张,导弹部署数量必然剧增。假如日后台独势力复炽,北京派遣后撤的导弹部队返回原驻地,这样不是体现出动态的压力效应了吗?导弹部署的格局应该成为一种动态,导弹数量之增减,无异北京手中收放自如的一张王牌。这样,部署的导弹不仅具有势能,而且导弹的部署又具有巨大的动能。“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北京后撤部分导弹也是政治决定 盖茨指出,对台军售“基本上是一个政治决定”。反过来,北京后撤部分导弹部队,也是一项政治决定。军事互信是这项决定的基础,而两岸政治关系发生变化又是军事互信的基础,殆无疑义矣。两岸政治关系改善之时,即北京大幅减轻对台湾的军事压力之日。即使在美、中两国之间,军事交流往往因为政治原因而告中断,此即一例。当前两岸关系互动,根据“先易后难”的原则,仅局限于经济层面,尚未涉及政治,遑论军事? 北京可能认为,两岸政治关系改善在望,才能考虑后撤导弹;而台北执著于大陆先撤导弹才可能进行政治会谈。这样双方各执一词,沦为鸡先生蛋还是蛋先生鸡的逻辑怪圈。实际上,上述评估仅归纳为庸俗政治家循例照做的常法,不属于开创新局面的变法。而在国际政治上,不经意发现的几个变量,往往是促成巨大变化的催化剂。过去,毛泽东、周恩来就是这样做的行家里手,他们信手拈来几个变量,权衡轻重,乘机造势,终于改变了历史。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