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调结构要破除经济增长至上论

http://www.CRNTT.com   2010-06-02 08:02:27  


 
  制约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文章表示,中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经济增长主义”的不良影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走的是一条渐进式道路,权力中心是改革的倡导者和组织者,先后经历了供给主导型、中间扩散型和需求诱致型的制度变迁。在这种制度变迁中,中央政府分权让利,地方政府享有越来越独立的利益。为了追求GDP快速增长和财政收入最大化,它具有很强的投资冲动,依赖“资源换增长”,主导了一轮轮经济建设热潮,直接导致了高投资、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

  “经济增长就是一切”的思维在实践中固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严重制约。一方面,经济结构失衡问题突出。需求结构失衡,经济增长依赖投资和出口,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较弱,产能过剩、内需不足;产业结构失衡,经济增长依赖第二产业特别是重工业扩张,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城乡结构失衡,二元经济体制没有根本改变,农民增收困难,农村市场消费不旺。另一方面,社会民生长期压抑。各级政府过分重视经济增长,而忽视公共服务投入,社会保障等公共产品“短腿”,收入分配缺乏公平,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相分离,经济增长绑架民生,民生问题空前严峻。

  “经济增长主义”的最大危害体现在对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阻碍上。从“九五”计划开始,中国就一直致力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然而在传统经济发展思维的惯性下,时至今日,转变的目的始终没有达到。尽管经济在传统发展方式下实现了长达十年的高速增长,但是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彻底摧毁了我们的侥幸,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在中国已经没有后续空间,我们再也不能沿着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道路走下去。因此,中央把大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今年中国经济工作的重点。

  科学发展观才是正道

  文章指出,科学发展观是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经济增长主义”的完美批判。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把提升人民群众的福祉放在了首要位置。同时,重视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在经济建设上,主张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这些都直指“经济增长主义”的“死穴”。

  进入后危机时代,在国际经济环境依然复杂,国内宏观调控面临两难的背景下,不管存在多少不确定性因素,我们都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决心不可动摇,经济结构调整的实践绝不可半途而废。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