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控通胀需调控强劲需求

http://www.CRNTT.com   2010-05-17 08:18:39  


控制通胀也需要控制需求,如果一味地促进内需而忽视可能出现的供需缺口,将会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价格上涨的压力。
  中评社北京5月17日讯/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了4月经济数据,与市场预期基本一致,中国经济的主要经济数据在二季度的首月均表现平稳。

  中国证券报发表澳新银行中国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文章表示,需要指出的是超出市场预期的几项指标,其中一大类是各主要价格指标。CPI同比上升了2.8%,创下数十月来的高点,离央行的政策门槛3%也仅有一步之遥。PPI同比上升了6.8%,大大高于市场预期的6.5%,也创下经济危机以来的高点,同时意味着未来其向CPI的传导力度将更强。由于价格趋势形成后,短期内将很难被改变,因此相关的政策需要提前入场,控制价格上涨趋势以及价格上升预期。

  超出预期的另一大类数据是信贷数据。4月份的新增贷款超过7000亿元,大大高于市场预期。同时,M1同比增速再度突破30%的关口,预示着市场流动性的过剩。之前,央行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这让市场开始担忧信贷数据超增长。果不其然,信贷数据不仅超增长,而且超出的幅度整整达到2000亿元人民币,这不得不让市场担忧未来的收紧步伐将更加“超预期”。

  文章认为,与目前央行不断发行各种期限央票,同时升高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的各项调控举动相比,中国的加息也不能再显得犹豫。按照目前CPI上涨的惯性来看,5月份的CPI同比增速将超过3%,6月份则会超过4%,与其到了数据公布时再度拉响“红色警报”,不如针对目前的物价上涨趋势进行有的放矢的调控,而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加息。

  目前,央行的主导策略是调整流动性。但实际上,控制流动性以及信贷节奏,控制的是供应而非需求。试想一下,企业无法取得信贷,就无法扩大再生产,而过少的商品进入市场,却遇上了强力的市场的需求。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短期控制货币供应,并不一定能减轻通胀压力,反而可能强化价格上涨的趋势。同时,人民币升值预期使热钱不断流入,导致外汇占款增加,从而增加货币供应量,使央行的收紧流动性政策效应打了折扣。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