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金牌体育”下的生存之道

http://www.CRNTT.com   2010-02-25 09:28:56  


周洋在为中国代表团夺得短道速滑女子1500米金牌后的“大实话”感动了许多人。
  中评社北京2月25日讯/“对于举国体制之下的中国运动员来说,夺得金牌与没有夺得金牌,尤其是能不能夺取奥运会上的金牌,绝对在各个方面都会是两重天地。在要靠金牌数来博取体育强国位置思维方式下,一切瞄准金牌的强大奖励机制就是必然。夺得了金牌巨额奖金扑面而来,而夺不到金牌,你甚至无法达到很多地方的最低工资标准,基本的生活都成问题。因此,与其说她们在从事的是体育运动事业,不如说是在从事夺取金牌的事业。”汉网-长江日报今天登载评论文章《“金牌体育”下的生存之道》,内容如下: 

  正在进行中的温哥华冬奥会上,中国代表团有两条赛后的感言很受关注。

  一是19岁的周洋在为中国代表团夺得短道速滑女子1500米金牌后的“大实话”感言感动了许多人。在镜头面前,周洋直白地表达自己对于金牌的想法,“这枚金牌可以让我爸我妈生活得更好一点”。另一则是中国女子冰壶在爆冷败给俄罗斯队后,令中国队加拿大籍主教练丹尼尔感到愤怒和不理解的不仅仅是比赛成绩,更多的是中国姑娘在比赛中缺少应有的激情,“她们把从事冰壶运动当成一项工作,只想着拿金牌,她们并不热爱这项运动,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一个是中国小将把中国在冬奥会上的金牌数拉到了新高,一个是原本强大的中国队输给了弱旅,除了均有中国运动员参赛以外,这两场比赛的结果截然不同,比赛本身也看似毫不相干。但如果我们仔细读一读这两则比赛后的感言就不难看出,无论胜负,金牌对于中国运动员的意义在多大程度上已经超出了体育竞技本身。

  很多人都说周洋的夺金感言是出自肺腑,从新闻来看感觉不假。周洋在夺冠以后,已经有媒体报道周洋各类奖金保守估计至少200万,但在去温哥华之前,她每个月的工资只有500块。很明显,对于一个出身在父母有残疾的家庭,父母以卖雪糕供其滑冰的女孩子来说,以这样的工资不仅无法保证正常的生活,更遑论让她的家庭走出困境。我们每个人都不难想象,从500块到200万,在这种极其悬殊的差距面前,想让运动员进入体育的“自由王国”该是多么困难。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