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回顾2009年 确保两岸和平发展

http://www.CRNTT.com   2009-12-16 00:43:43  


“中国机会论”是建立两岸全面交往主体论述的基石。
 
  政治接触势在必行

  两岸之间的政治接触确实是台海地区的重大变局,对台湾而言,是巨大的政治冲击,肯定会引起极大的争议,所以在事前两岸当局都必须作好若干的准备。

  在中共方面必须先思考在法理“一中”下,两岸的政治定位,其次是启动多轨对话,之后展开协商两岸政权的法理关系。

  “胡六点”中曾提出“两岸可以就在国家尚未统一的特殊情况下的政治关系展开务实探讨”,胡的说法,确实比以“十六大”所谓的“也可以谈台湾当局的政治定位问题”的提法有意义得多。但是“十六大”的用辞的本身就避开“中华民国”的说法,自然也就否定了两岸政权平等的可能性,因为从法理上说不论是在P.R.C. 或是R.O.C.的体制下台湾当局都是地方,其政治定位定是明确的。

  而且只谈台湾当局,不谈大陆当局本身也是一种不平等的谈判;如今的提法比较客观,从谈判学的角度来看比以前为合理,但是在探讨两岸政治关系前必须先有政治定位的设想,按“中华民国”现行设想北京当局是“我宪法辖下有效治理大陆地区的政治实体”;那么在北京当局的法理下是如何定位,一直存在而且有效管辖台、澎、金、马及南沙太平岛的“中华民国”政府呢?两岸当局在讨论两岸政治关系之前,先必须有一个对位对方的方案,然后才能讨论彼比的政治关系。

  有了定位的预案就必须极积进行有效的对话、沟通,修正或调整自己的预案,寻找可能的解答,纵使一时之间没有解决的方案,至少双方可以更清楚地理解对方的构想和逻辑;在此情况下,只要双方有真诚解决问题的意愿,沟通就会持续,总能找到若干解决方案。当然所谓的有效沟通,主要是指授权对话的第二轨机制以及双方当局真正具有解决问题的诚意和善意,缺乏此一先决条件,则不但是无效的对话而且容易被对方认为是刺探底线,最终反而彻底摧毁互信,破坏两岸关系,可谓兹事体大。所以在双方启动之初,必须慎之又慎,谋定而后动。

  做好“二轨”的对话是顺利开展协商的前题,当然两岸政治定位议题的谈判是两岸的事务,由两岸自行协商;但是两岸关系的变化不是纯两岸的事务,是涉关台海形势的事务,为了地区的和平和发展,两岸当局都有必要对外清楚说明,以减少阻力,增加助力,进一步体现两岸关系的良性变化更有助地区的稳定和各方利益的保护。

  马政府必须建立两岸全面交往的主体论述

  在台湾方面必须建立两岸全面交往的主体论述,其次是宣传此一论述下两岸政治对话的必要性,之后规划政治协商的路径图,逐步有序地推动。

  自从马英九上台之后,一直在大陆政策的走向上,使得北京当局多所顾虑,他们认为马的言行无法令人真正理解他的方向和意图。因此有些地方北京确实有后顾之忧。

  事实上在台湾不论“蓝、绿”民众也常常不理解其政策的意义何在;其实马上台之后确实执行一条和李登辉,和民进党不一样的大陆政策,而且是成功地稳定了两岸关系,也逐渐地推动了台湾经济的发展;问题在于李登辉和民进党的政策虽然错误,但是支持其错误政策的背后逻辑十分清楚,是为了“台独”,之所以台湾必须和大陆分裂。因为李登辉迷信的是“中国崩溃论”,所以他会认为阻止台商赴大陆是“良心地建议”,是“道德地建议”,是为台湾好。所以虽然错的离谱,他也亳无愧色地继续大放厥辞,固执地迷信自己的错误。

  而民进党要推动“台独”,则正好采取了“中国威胁论”,而且一方面以“台独”裹胁台湾;一方面倒因为果,因为中共处处威胁台湾,打压台湾,所以台湾不能和大陆往来,必须分裂,追求独立。在“中国崩溃论”和“中国威胁论”的论述之下,不与大陆交流、交往,才能证明台湾的“主体性”,于是反中证明自己的“主体性”变成台湾流行的观点。

  此一世俗流行观点在面对马英九上台之后的交往、交流必然产生迷惘和不安,当心台湾被大陆并吞,当心台湾丧失好不容易建立的主体性。恰好马英九政府和执政的国民党,除了空口保证不会卖台之外,只能以可能的“新台湾悲情论”,如台湾被边缘化,台湾丧失竞争力等等;然而在“反中主体性”者的面前,他们认为这一切都来自大陆,所以我们更应该以自己的“民主”价值观,实行“脱中入美、日”来对抗大陆,他们认为与大陆交往是与虎谋皮,最终台湾只会被消解。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