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新医改的意义多年后会更真切

http://www.CRNTT.com   2009-04-08 09:54:12  


  中评社北京4月8日讯/广东《南方都市报》今天登载陈季冰文章“新医改的意义多年后会更真切”,文章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前天公布的一纸《意见》不仅掀开了新一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大幕,也迈出了建立覆盖城乡的全民社会保障体系的第一步,但也许要等到许多年以后,人们才会真正认识到这项决策的意义。文章详细内容如下:

  现在就匆忙地评价新医改方案的得失,显然是操之过急的。况且《意见》也只是一个原则,具体操作层面的技术性规定还有待一系列实施细则的制定,许多地方,如政府投入的金额也不是不能随实际情况变通和更改的。但就《意见》所呈现的“政府主导”、“公益主体”、“覆盖全民”和“福利均等”的指导思想来看,其方向无疑是正确并值得期许的。

   新医改方案也许会令一些反改革的人士欢欣鼓舞,但从我的角度看,这与其说是走回头路,是对市场化改革的否定,毋宁说是对真正的市场经济的认识的加深。传统的计划经济取消了市场和竞争,把人和社会的一切事务纳入国家这台超级机器中;而在现行的半吊子市场经济中,政府一方面并没有从应该退出的领域中退出来,另一方面又把自己理应承担的责任交给了市场。这也可能正是越来越多国人对市场导向的改革萌生怀疑和对立情绪的根源。如果说当初为了打破难以维系的“大锅饭”和“铁饭碗”,不得已把“效率”提到至高无上的地位的话,现在,经过30年的实践和反思,是到了对这种混杂了许多不合理成分的“伪市场化”进行二度拨乱反正的时候了。事实上,在现阶段的中国,社会公平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效率和创造力的进一步释放。

  也正因为如此,近年来国家财政的投向开始越来越明显地由过去主要为经济增长服务的基础设施项目转向各类社会事业。这是因为,只有解除民众对读书、看病、养老等后顾之忧,我们的内需市场才有可能真正启动,中国严重依赖出口的失衡的经济结构才能得到扭转和改善。这些都确是真知灼见,但尚不足以说明社会保障的决定性意义。 


【 第1页 第2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