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金融危机中的中国经济问题

http://www.CRNTT.com   2009-02-11 07:10:14  


 
  第二,原发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只是引发了正在酝酿中的中国生产过剩危机。对于目前中国经济所发生的问题,实际上既可以看作是世界性金融危机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可以看作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危机过程。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中国进入从生活必需品时代向耐用消费品时代转型的过程。但正如此前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发生的过程那样,这个转型是相当艰难的。如果一个社会的生产已经全面转向耐用消费品,而同时该社会还形不成全面消费内用消费品的条件,生产过剩危机就有可能形成。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的 “内需不足,市场疲软”现象,就是这种生产过剩危机的端倪。不过,加速的全球化过程,特别是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制造业外移过程对 “中国制造”的需求,缓解了这个问题。有一种看法认为,如果没有新全球化的影响,中国早在2005年就会进入传统市场经济式的生产过剩危机,新全球化使中国面临的危机得以迟缓,但也在被推迟后以更大的程度出现。而这种危机的发生,会取决于许多可能的引爆因素。克拉斯穆尔.佩佐夫在2004年写就的 《中国的大萧条》一文中就指出,以下几种情形可能会成为中国萧条的触发点: (1)一场世界范围的货币、银行或者衍生产品危机; (2)美国的一次衰退; (3)扼制通货膨胀的措施; (4)中国失去贸易盈余; (5)一场石油供应危机。当然,这不是说中国目前的经济问题与这场世界性的金融危机没有关系。但这种关系更多的是一种引爆的关系,或者说是挤压金融泡沫和资产泡沫的过程演变为挤压中国生产过剩的过程。这是我们分析这次危机中一些重要问题的前提,而对经济危机社会后果的讨论,也必须建立在这样一种前提的基础之上。 

  第三,生产过剩危机将会是我们今后要不时面对的一个问题。改革开放30年中中国的经济发展,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转型期的非常规发展过程。但在30年后的今天,这种非常规发展过程将会逐步转变为一种常规的发展过程。在常规性发展中,有两个问题是必须加以正视的:第一,正如经济学家指出的那样,中国将告别两位数高增长时代,我们也许要习惯一位数的增长。当然,这种变化也许是在几年之后。第二,生产过剩危机将可能周期性发作。西方发达国家在两次大战之间用了差不多30年的时间才真正完成从生活必需品时代向耐用消费品时代的转型,其间要解决消费信贷、城市化、中产阶层发育、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等一系列问题。在这些问题解决之前,周期性生产过剩危机的不时爆发就是不可避免的。强调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直到目前为止,人们还有两种误解。一是以为这场金融危机只是一个插曲,插曲总会过去,一旦插曲过去,一切又可以回覆往常。二是以为就中国本身的发展来说,这次的危机是一个偶然性的事件,而且是由外部因素引起的。这两种误解将会导致我们对今天和将来的一些重大问题做出错误的判断。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