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钱穆身后归家何处?

http://www.CRNTT.com   2009-01-31 08:02:11  


 
  1895年,钱穆出生于七房里的长房——“五世同堂”之家。无锡钱氏有条家规:良田十万亩,每房儿子,均可分得一万亩;有了孙辈,则从各房儿子的土地里再分,代代沿袭。如此一来,人丁兴旺的长房,土地就越分越薄。到钱穆的父亲钱承沛时,“五世同堂”之家已日益贫寒。在钱穆的记忆中,家里值钱东西,全被盗卖一空,连一套雕刻着《西厢记》的24扇楠木长窗,都被拆下来卖了。

  虽然穷,中过秀才的钱承沛却牢记“子孙虽愚,诗书须读”的祖训,送两个儿子钱挚、钱穆去读私塾。1906年,钱承沛劳累过世时,钱穆还不到12岁。除了按惯例让钱承沛的夫人蔡氏去“怀海义庄”领取抚养金之外,族人还纷纷劝道:“让大儿子钱挚去城里当学徒吧,也好养家。”蔡夫人哭着不肯答应:“我当遵先夫遗志,为钱家保留几颗读书的种子。”钱挚、钱穆两兄弟这才得以进入镇上的果育小学,就读新式学堂。

  由于生活所迫,钱穆终究未能上大学。1912年,钱穆从南京私立钟英中学辍学回家,谋了一份小学教员的差事。在18年的教员生涯中,钱穆坚持自学,经、史、子、集无不涉猎。1930年,年仅36岁的钱穆发表了《刘向、歆父子年谱》,文中提出新旧儒学分界线,轰动了中国学术界。从此他和胡适被称为国学领域的“北胡南钱”。这位只有中学学历、自学成才的乡间教员,被礼聘到燕京大学当讲师。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甚至把一栋教学楼改名为“穆楼”。

  在钱家各领风骚的名人当中,钱穆和钱伟长是一对亲叔侄。1912年10月,钱穆的长兄钱挚添了一个儿子,他让弟弟取名,钱穆便取了“钱伟长”之名。在钱伟长的记忆中,和叔叔们一起读书、玩乐的时光最是难忘,他在《八十自述》中写道:“幼年生活虽然清苦,但每逢寒暑假父亲和叔父们相继回家,就在琴棋书画的文化环境中享受到华夏文化的熏陶……一到晚饭后,每天有一个小时的音乐活动,父亲善琵琶和笙,四叔(钱穆)善箫,六叔好笛,八叔拉一手好二胡。他们合奏时,祖母,母亲,婶母和弟妹都围坐欣赏,经常有邻居旁听。融乐的家庭及长辈的楷模,启迪着像我这样的年轻人,懂得要洁身自好,刻苦自励……”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