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中评月刊:杜甫诗歌在清代台湾的传播与接受

http://www.CRNTT.com   2024-11-19 00:11:03  


 
  李逢时之后,即当数陈肇兴。陈肇兴,字伯康,号陶村,清台湾府彰化县人。咸丰九年(1859)举人。同治元年(1862)戴潮春起事,攻陷彰化县城,陈肇兴僻居武西堡(今南投集集)牛牯岭等地。同治三年(1864)事平返乡,任白沙书院山长。着《陶村诗稿》八卷,其中七八两卷以诗纪史,专门书写戴潮春事件的起讫经过,以及联庄御敌、义民纠结、将士阵亡、百姓流亡、家庭离散诸事。陈肇兴仿杜、集杜,尤其是次韵杜甫《北征》之诗,代表了清代台湾地区诗人杜诗接受的最高成就。咸丰十一年(1861),陈肇兴作《前从军行仿杜前出塞体》九首及《后从军行仿杜后出塞体》五首(以下简称《前从军行》《后从军行》)。其写作背景当与太平天国军攻入闽、浙有关,这可以从其《后从军行》诗中略知一二。如《后从军行》其一云:“粤西有巨盗,十载烟尘昏。蔓延至浙水,召募急如焚。”〔9〕“粤西”是今广西的别称。咸丰元年(1851),洪秀全在广西金田发动起义,到咸丰十一年,整为十年。期间,太平军势力蔓延至全国十余省份,所谓“蔓延至浙水”即其一端。“召募急如焚”,谓清政府为了镇压太平军而四处扩军招募,其中也包括在台湾招募,其三亦云:“羽书如流星,请援来百蛮”〔10〕,可证官府到百蛮之地——台湾征兵。另外,《后从军行》之五说“昔赴常山县,今往衢州城”,也提到了浙江的两个地名。因此,陈肇兴的前后从军行诗,主要书写台湾山贼应官府之招募,渡海至浙江一带从军的过程和经历。《后从军行》五首其一:

  “封侯无相骨,际会须风云。君看牧羊儿,一胜拜将军。粤西有巨盗,十载烟尘昏。蔓延至浙水,召募急如焚。投辕授旗甲,万马如蜂屯。男儿身许国,生死安足论。努力事戎行,及时当树勋。”

  主要写男子应召从军的背景和意义。“粤西有巨盗”“蔓延至浙水”,写太平天国起义,男子应召从军。一个牧羊人,尚可一战成名,拜为将军。际会风云,封侯在望。末四句勉励男子要不畏生死,以身报国,抓住机遇建功立业。又《前从军行》九首其三:

  “八尺生番布,裁为战士衣。鸟枪白如练,能击飞鸟飞。出门别亲故,有泪不肯挥。英雄期马革,何用室家为。”

  首二句言以生番之布裁为战士之衣。生番是清人对台湾未归附管辖的原住民的称呼。三四句写男子枪法好,能击中飞鸟。五六句写男子与亲友告别,泪不轻弹。末二句言其马革裹尸之志。同治元年,戴潮春事件爆发,陈肇兴作《感事述怀集杜二十首》,其序云:

  “仆本恨人,时逢丧乱。窜身穷谷,跣足空山。忍死以待王师,抆泪而呼子弟。效班彪之论命,欲悟隗嚣;值钱凤之泄言,几危温峤。东奔西走,昼伏宵行。听炮炮之声,则泪随响落;望旌旗之色,则魂逐云飞。于焉取杜诗而读之,茫茫百感,如在目前;渺渺千秋,如逢夙构。凄风苦雨,悉古人已涉之途;断简残编,即我辈欲宣之蕴。爰寻章而摘句,因会意以成文。有唾皆珠,无牙不慧。盖家国之慨,前后同归;亦哀怨之音,古今一致云尔。”〔11〕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