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 
中评月刊:立陶宛对华政策的变化与涉台挑衅

http://www.CRNTT.com   2024-10-24 00:02:07  


 
  具体分析,作为一个中东欧的小国,立陶宛的安全战略一直以生存与发展为核心,自身的安全认知是立陶宛制定对外政策的重要依据。首先,近年来,由于克里米亚入俄、白俄罗斯局势、俄乌冲突等原因,立陶宛进一步重视国家安全。右翼政党领导下的新一届立陶宛政府的安全认知由以往“对冲战略”进一步向美国与北约靠近,集中表现为更加反俄、反华、亲美、亲欧。在这种安全认知的影响下,立陶宛需要付诸相应的行动来获取美国的关注与支持。诸如,立陶宛国防部副部长阿布克维修斯在2022年4月对外声称“立陶宛准备好在印太安全领域扮演更积极角色”。因此,在地区局势变化与安全认知变化的情况下,立陶宛开始转变其对华政策,作出一些反华行为向美国纳“投名状”,以此换取美国的安全帮助。

  五、结论与讨论

  中国和立陶宛建交后相处30多年以来,立陶宛对华政策由平稳务实发展演变为当前的激进反华,其对华政策的变化不是由某个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在外部结构与内部认知这两个维度组成的分析框架中,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成。孤立地看待任何一种结构因素或认知因素,都较难全面、准确地理解立陶宛对华政策的调整与转变。从短期看,当前立陶宛的对华政策行为或许能引起美国与欧盟的关注,获得美国与欧盟的口头支持;但从长期看,立陶宛的对华政策过于短视,不但损害中立两国关系,而且对立陶宛本国的长远发展也毫无益处,甚至将牺牲立陶宛人民的利益。总之,当前立陶宛的对华政策是错误的。现阶段立陶宛国内的经济压力与治理困境也印证了这一点。立陶宛原本寄希望于与台湾合作以缓解中国大陆市场封锁所带来的经济压力,但最终却以极大的挫败告终。眼下,欧洲各国尤其是近期匈牙利和塞尔维亚纷纷加强与中国的经贸往来,发展当地经济,给立陶宛很大的震动。立陶宛许多企业和民众要求全面恢复与中国的关系。在这种形势下,立陶宛迎来了2024年的总统大选。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议题”出人意料地成为2024年立陶宛总统大选的焦点,尤其是现任总统瑙塞达在选举期间出人意料地改变了立场,甚至对台当局提出了具体要求,以期帮助立陶宛改善与中国大陆的关系。瑙塞达指出,先前立陶宛曾允许台湾当局设立所谓“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然而,此做法严重破坏了中立关系。所以,依照国际惯例,台湾当局应将名称中的“台湾”修改为“台北”。瑙塞达毫不避讳地表示,对于态度为何突然转变,他认为是出于缓和与中国的紧张关系。他指出,使用“台北代表处”是国际通行做法,也符合一个中国政策,或许是各方都能接受的做法。由此可见,要想连任的瑙塞达,通过表达对华友好的言辞(在“台湾代表处”名称调整方面的积极表态)来弥补长期以来因对华强硬立场所带来的损失,希望争取赢得经济选民的支持,同时向中国释放缓和两国关系的信号。2024年5月26日,立陶宛新一轮总统选举结果显示,现任总统瑙塞达以压倒性优势获得连任。接下来,瑙塞达总统领导下的立陶宛政府对华政策是否会发生新变化,我们只能拭目以待,毕竟对于瑙塞达总统,既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

  总之,立陶宛作为小国,出于本国利益的角度出发,无论是在政治层面还是经济层面,与中国保持稳定且正常的关系都至关重要。未来,希望立陶宛政府汲取历史教训,不再充当西方大国的棋子以及大国博弈的马前卒,应认清国际政治的发展大势,摒弃冷战思维,纠正错误的对华政策,重回曾经平稳务实的对华政策,深化与中国在各领域的交流合作,如此才真正符合立陶宛本国及其人民的利益。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台湾‘Z世代’青年的国家认同研究”(项目编号:23YJCGAT003)阶段性成果;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贯彻‘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的实践和经验研究”(22AZD100)的阶段性成果。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