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 
中评智库:港式资本主义劣变 需积极应对

http://www.CRNTT.com   2021-06-28 00:03:59  


 
  然而,在港英政府殖民资本主义管治下,港式资本主义并未跟随西方资本主义前辈相应进行自我反省和自我完善。九七香港回归,实施“一国两制”,特区政府及社会舆论虽注意消除殖民主义影响,设法增进港人对国家的“一国”认同,却未曾检讨港式资本主义这“一制”的优劣,更遑论反省和设法化解其原始落后性滋生的内在弊端,致使这些弊端持续恶化,衍生众多的负面结果。

  首先是回归后香港在国际经济几番下跌的接连打击下,完全失去曾经在20世纪后期持续高速发展的动能,长期踟躇缓行。香港回归24年间,竟在1998年、1999年、2002年、2003年、2008年以及接连遭遇人祸、天灾的2019年、2020年共7年间,出现经济负增长,其余多数年份的GDP年增长率都不足5%。在此期间,上海、北京、深圳、广州等内地城市的GDP经济总量相继超越香港,先前香港GDP长期高居于内地城市之上的领先地位一去不复返,香港再也不能充当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龙头。2014年,香港特首梁振英将香港与内地经济合作的地位重新界定为中国经济发展列车的一个车轮。香港地位下降,从先前的龙头变为如今的一个车轮,根本内因是受到港式资本主义内在弊端的拖累。

  香港回归之初,董建华领导的特区政府曾经制定创新科技产业规划,计划将香港建设成为电子资讯产业的数码港和中医药产业的中药港,以此谋划和引导香港展开战后第三次经济转型。此后的特区政府也相继制定发展创科产业的规划。可是,这些规划都受到港式资本主义急功近利发展房地产业而无意致力投资创新科技产业的经营惯性掣肘,科技园区的不少建设项目蜕变为房地产业,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受制于超高房地产价格带动的高昂生产成本,难以转化为重振本港经济的强劲生产力。至于迁移到珠三角等内地的香港制造业,也由于港式资本主义追求高盈利而无意进行技术更新与产业升级转型,而陷入经济发展必然造成生产成本上涨的困境。加上从2004年起,外省民工涌入广东打工的“民工潮”开始消退,企业不得不以加薪吸引人力资源,更导致劳动密集型经营方式在珠三角地区难以为继。于是,港企在珠三角等地集群经营30年之后,从21世纪初开始,陆续有众多的厂家从珠三角迁往内地或东南亚地区,重新走上30年前从香港向珠三角等地低成本地区迁移的旧路。

  如同魔咒般的30年大限,是本人在所撰《开放经济的比较优势——珠江口特区群及台湾的实证》一书(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年)提出的观点:港、澳、台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历程表明,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经济的比较优势一般都不超过30年。这一观点,成为2008年广东省政府决定在珠三角实施“腾笼换鸟”政策以促进产业结构更新的借鉴;③也为在此前后珠三角港企再度向其他低成本地区迁移的实例所证实。当代资本竟然如同古代游牧民族般“逐水草而居”,定期迁往低成本地区以追逐高利润,原因是不愿或不能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所致。港式资本主义追逐眼前利益而忽略科技创新的弊病,不仅导致创科产业难以在香港本地立足发展,而且导致外迁港企成为定期再度迁移的工业流浪儿,岂不令人慨叹?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