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中评智库:新时代的两岸关系能否展现新气象

http://www.CRNTT.com   2018-06-22 00:33:16  


 
  除了当前中美战略竞争牵动台湾在其中所处的地位格局外,由于两岸官方关系迄今仍然处于冻结低宕的情况下,任何有关台美实质或形式政军关系的提升,不仅容易加深北京方面的既有疑虑,从而可能导致更加强调遏制与围堵的政治思维与政策路线;另一方面,蔡英文在台湾及绿营内部的政治声望与政治地位是否稳固,行政团队对于由蔡“总统”所主导的两岸政策路线是否能够保持协调一致③,以及台湾内部政治团体是否随着选举提出各种可能触动对岸《反分裂国家法》的公投等,都将牵动今后两岸关系的发展。

  尽管蔡英文“维持现状”两岸政策路线经过“总统”大选的洗礼,具有相当的民意基础,也是对选民的政治承诺,但仍遭受来自各方的挑战。除了深绿独派不满意,近期甚至有对岸涉台官员语出惊人,将其“维持现状”也视为一种“台独”④。但实事求是而论,除非采取“急统”或“急独”,否则,从当前两岸关系的历史进程来看,这样的路线主张不仅符合现阶段两岸关系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最为务实合理的选择路径,在保留争取开展交流对话空间之余,也避免面临必须直接摊牌的政治局面。

  因此,一旦蔡英文的“维持现状”路线失败,这不仅将代表其个人的失败,也形同绿营内部主张两岸交流对话务实路线的失败(反之,这能算是北京对台政策的成功吗?)。尤其,如果明年台湾社团有关“正名”的“独立公投”⑤正式启动甚至获得通过,则自去年十九大以来有关“时间表”议题,恐将不必等到2050年或2035年,而是可能“被迫”提前到眼前。问题是,当前两岸执政当局与台湾社会真的做好准备了吗?

  二、有关北京对台政策的再思考

  甫接任“总统”府秘书长的陈菊,在民进党内资历辈份地位崇高,其日前以高雄市长身分访问华府,获得美方相当高规格接待。事实上,陈菊在过去市长任内,也曾多次前往对岸进行交流访问,同样受到对岸的高度重视。但近年来,北京方面因所谓两岸交流政治基础问题,拒人于外地抵制了包括陈菊在内所有绿营县市首长的登陆访问。

  在北京当局眼中,或许这次陈菊出访会被视为美国打“台湾牌”的一环,延续着过去美国政府提出的“亚太再平衡”,以及当前特朗普当局为遏制中国大陆这个战略竞争对手崛起的政治考量。甚者,早在今年3月中旬美国签署通过《台湾旅行法》前,北京已先采取了某种的“台海再平衡”策略—选择在二月二十八日这个台湾历史上象征着巨大伤痛的敏感日子公布“31项对台措施”,以应对中美双方在台海地区的角力。

  “31项对台措施”的出台,贯彻深化中共总书记习近平自十八大以来所提出的对台政策重要精神;“两岸一家亲”的理念,大陆方面正透过具体政策措施逐步加以落实。其目的,乃藉由推动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实现两岸经济社会的一体化,构建两岸经济社会共同体,以试图为未来处理两岸高阶政治议题打好下层基础结构,进而创造有利的条件。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