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中评智库:南海 21世纪地缘政治主战场

http://www.CRNTT.com   2018-02-21 00:15:43  


 
  这两个内外套嵌、紧箍南海的“双菱形包围圈”,突显了安倍政府急欲介入南海的野心,也表明日本这个南海域外国家企图通过拉帮结伙,达成扼控中国的战略意愿。从大菱形来看,其“核心国家”是美日。美国为了“重返亚太”,达成“再平衡”目的,自然怂恿日本,加入其南海的“反华联盟”;而日本则出于实现“国家正常化”,解禁集体自卫权的图谋,积极配合美军的各种海外行动。不仅如此,日本向澳大利亚出售并提供最新的“苍龙”级AIP潜艇及相关技术;近年来日本还与印度等国在南海频繁地举行军事演习。日本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压缩中国在南海的战略空间。

  在某种程度上,日本更看好内圈的“小菱形”,并希冀由自己来主导,形成一股新的遏制力;由于“小菱形”上的其他三个国家均为南海周边当事国,因此日本认为它们可与中国在南海纷争中直接折腾。基于此目的,日本分别于2015年和2016年向菲律宾提供10艘巡逻艇,公开鼓动菲与中国“展开维权行动”;向越南连卖带送兜售武器;向印尼提供防务技术及装备,并拉印尼在南海岛礁问题上制衡中国。下一步,日本极可能加大向南海投资和下注的力度,以使大小“双菱形”能够发挥不同的包围与威慑功效。

  中国是亚太地区的核心大国,但在“印太”语境下,中国的地区影响力被人为淡化,海洋活动受到格外关注。从某种程度上,“印太战略”可以看成是奥巴马“重返亚太”战略的一种延伸,仍然是以制约中国为出发点,特别是针对中国的“一带一路”。

  “印太”还只是一个概念,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战略体系。“印太”战略的重点是利用印度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所存战略疑虑及由其传统地缘政治思维所产生的对华战略不信任。目前,日本积极呼应美国的“印太”战略,但如果“印太”策略真的成型,印度可能取代日本会成为其战略“支柱”,日印之间可能也会有矛盾出现。但是无论如何“印太”真的成为政策,就意味着对中国有进一步制约,尤其是在“一带一路”的推进上,可能会出现更多的不稳定和干扰因素。

  南海局势近年来经历了“南海仲裁”的无果而终,美国特朗普总统退出TPP以及“美国优先”口号的提出,意味着美国在该地区军事和经济参与上的某种后撤。但实际的情况并非如此。目前美国继续强调美国在南海“航行自由”的责任和义务,但有两个明显的变化,一是2017年上半年开始,美国在南海航行自由的计划,由奥巴马时期需要白宫的“一案一审”降为由五角大楼和美国太平洋司令部执行年度计划,航行自由行动的决定权下放了;二是美国外交与军事部门就南海联合巡航协调机制开始进入较为实际性的启动阶段。这些都表明,美国在口头上宣言或者说的部分在降温,但是在实际行动方面却加强。在奥巴马执政八年期间,美国在南海巡航共计“自由航行”五次,但从2017年5月25日到10月10日之间,特朗普政府已经进行四次自由航行。

  在11月份东亚峰会上总统特朗普并没有相关的政策出台,故美国的“印太”战略还没有正式成形。特朗普行程的改变说明他最初对东亚峰会的重要性没有清楚的认识。美国政策内部有很多关键岗位处于缺失状态,反映出政策走向的不确定性。故东南亚国家还是希望在中国和美国之间寻求平衡。中国目前外交政策的稳定性,对地区稳定和未来发展都有一定的帮助。东盟国家也将注意力转向区域内问题区域内解决,愿意以理性、合作的眼光通过COC来逐步化解由来已久的矛盾,故中国和东盟国家有望在“南海行为准则”谈判上取得新进展,故未来南海地区可能出现一个阶段的平静期。但如果美国真的落实建立的“印太”战略联盟,印、日的意愿也强烈,那么南海将随时再次成为地区矛盾的暴发点。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