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中评智库:蔡英文从政路 人格驱力分析为何

http://www.CRNTT.com   2016-03-26 00:05:54  


 
  蔡英文从小生活在这样一个浓厚的父权制家庭中,虽然父亲给了她优渥的家庭环境和成长、成才条件,但是家庭中父权的强大,反而投射出蔡英文政治人格生成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软弱面向和缺陷(被动、依赖和内向),即她作为老⼳面对父权及其他兄姐的自卑与软弱(家庭中兄弟姐妹的出生顺序可能对他们的发展产生影响,如长子曾是家庭注意的中心,但是随着其他兄弟姐妹的出生,长子在家庭中会遭遇权力的丧失。而家中年龄最小的孩子最有可能是最受溺爱的孩子。蔡英文在蔡家11个孩子中是老⼳,也是最受溺爱的,虽然她没有面临权力的剥夺与丧失,但是据她的姐姐讲“她(蔡英文)的话,从来没人听”,这也容易让她从孩童阶段就产生软弱心理的家庭因素)。自卑与软弱本身并不一定会使人激发奋斗的动力,关键是对待缺陷、自卑与自我软弱的态度。蔡英文选择了服从与置换。服从,即她从小从未公开反抗过她父亲的权威,而是在处理对父亲的憎恨问题⑥上,不断说服自己保持对父亲的爱。然而蔡英文对父亲的顺从,也没有走向父权崇拜,而是置换为女性崇拜。蔡英文以前在接受一家周刊专访时,大加赞扬母亲张金凤的才智与能力。她说最崇拜的人是妈妈,甚至形容妈妈是领导型人才。“我妈妈其实是一个很想要有自己的生涯事业的人……我妈其实是一个很坚强、很独立的女性。但在传统的社会里面,她有些事情还是要去问我爸。”⑦蔡英文对父母的印象和评价中,父亲蔡洁生为人谨慎,大小事都要来来回回想几遍;而真正有魄力、英明果断的人,则是母亲张金凤。在传统社会和父亲蔡洁生当家的蔡家,母亲张金凤为家庭的牺牲和所受的委屈,蔡英文是有深刻体会的,即男权主义下的女性卑微感和争取女性自尊的残酷现实。从母亲身上汲取的卑微、没“名分”的女性自尊需要,要么依靠获得更大的成功来实现,要么依靠降低自己的奋斗目标来实现。蔡英文最终选择了前者。

  总之,正是经历过父权制家庭中女性卑微和争取自尊的残酷现实,蔡英文没有走上传统社会对女性以家庭为核心的老路,选择终身未婚以摆脱家庭带给女性的枷锁和卑微来源,并通过不断奋斗取得成功,攀登权力的巅峰实现一个女性的抱负。但是除了家庭因素之外,在政治系统的历练也是蔡英文人格中权力驱力的重要构成内容。

  反叛心理和权力博弈中  软弱感形塑了蔡英文政坛的权力驱力

  蔡英文在28岁回台任教,接着她担任GATT、WTO谈判代表、陆委会谘询委员等职务;一直到1998年,她42岁那年,在李登辉邀请下,参与“两国论”的起草,这也悄然揭开她的政治之途。1999年,进入直接向台湾地区领导人负责的“国安会”,担任部长级的谘询委员。2000年政党轮替,出任陆委会主委。2006年,用不到十年的时间,一跃成为台湾女性副阁揆。在2008年民进党失去政权,而陈水扁随即遭贪污罪起诉的时刻,蔡英文成为民进党主席。2012台湾“大选”,作为民进党候选人的她因“最后一里路”而败选,用四年的时间沉潜下来,等待东山再起的机会。而2016年又再次作为民进党候选人角逐2016“大位”。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