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中国经济怎么看?习式经济学在下一盘大棋

http://www.CRNTT.com   2016-02-25 10:28:33  


 
  一个星期后,他又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发表演讲时表示:

  要解决世界经济深层次问题,单纯靠货币刺激政策是不够的,必须下决心在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方面做更大努力,使供给体系更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

  直至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会议热词。会议强调: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

  尽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新词首次进入公众视野是在2015年末。但关于结构调整的思考,早已体现在总书记的经济学论述中。

  2012年,在广东考察工作的总书记主持召开经济工作座谈会,在谈到经济形势时,他指出:

  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大势所趋,刻不容缓。国际竞争历来就是时间和速度的竞争,谁动作快,谁就能抢占先机,掌控制高点和主动权;谁动作慢,谁就会丢失机会,被别人甩在后边。

  另一件大事,是抓住创新驱动。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有国际经济形势整体偏冷有关,但我们自身的的供给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仍是不可回避的重要因素。破解这些难题,必须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对于这一点,总书记从多方面论述过。

  2013年9月,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他谈到:

  创新驱动是形势所迫……我国现代化涉及十几亿人,走全靠要素驱动的老路难以为继。物质资源必然越用越少,而科技和人才却会越用越多,因此我们必须及早转入创新驱动发展轨道,把科技创新潜力更好释放出来。

  2014年12月,他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说得更具体:

  从生产要素相对优势看,过去,我们有源源不断的新生劳动力和农业富余劳动力,劳动力成本低是最大优势,引进技术和管理就能迅速变成生产力。现在,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劳动年龄人口总量下降,农业富余劳动力减少,在许多领域我国科技创新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