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陈友骏:“稳中求进”的2015年中日关系

http://www.CRNTT.com   2015-12-26 00:15:10  


  中评社香港12月26日电(作者 陈友骏)2015年即将过去,回顾这一年中的中日关系,基本呈现“稳中求进”的发展态势。

  首先,2015年的中日关系进入9•7撞船事件(2010年)发生以来的最佳状态。必须指出的是,此轮中日关系的重大转折点可以追溯至2010年的撞船事件。之前,因为以鸠山由纪夫为代表的日本民主党政府意图建构对等的日美关系,造成了美国的极度不满,进而迫使鸠山由纪夫挂冠而去,民主党政府的对美政策亦被迫改弦更张。与此同时,随着美国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日本积极扮演着这一战略的辅助者,并借机实施自身的对外战略等。自此背景下,中日撞船事件的发生造成中日关系的急速转向,更造成双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交流出现不同程度的停滞或降速。由是观之,2015年的中日关系着实取得了较大发展,至少扭转了自撞船事件以来中日关系日渐疏远的趋势,并为未来的逐步“转暖”创造一定条件。

  其次,双边再度实现了重要的首脑会谈(2015年4月万隆会议期间)。借2014年北京APEC峰会期间,中日双方终于打破僵局,实现习近平主席与安倍晋三首相的首次正式会面。以此为契机,2015年中国的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分别在不同场合,再度会晤了安倍首相。毋庸置疑,成功的首脑会谈释放了重要信号,对中日关系的推进与改善产生积极的促动效应。受其影响,中日双边的高层互动愈发密切。其中,不仅有中方杨洁篪国务委员的成功访日,日方也派出了自民党干事长谷垣祯一、总务会长二阶俊博、以及国家安全保障局局长谷内正太郎等多位高层领导访华,双方在执政党交流、政治合作、民间交往等具体议题上进行了广泛且深入的交流。

  最后,双边争议问题得到一定管控。应该说,中日围绕钓鱼岛问题的争议在2015年逐步转入“常态化”,并且,双方在这一问题上也表现出一定克制。除此之外,中日两国均表现出积极改善双边关系的用意,这有利于解决或缓和其他的争议问题。

  如上所述,中日关系在2015年中走出了一波趋稳向好的态势。尽管如此,中日双边的不确定因素仍有所增加,需要对其予以足够重视。

  其一,中日经济上的相互背离现象日渐显着。值得注意的是,近些年部分在华日本企业已经撤离中国,同时日本对华投资也是连续多年大幅减少。据中国商务部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日本对华投资减少16.3%,实际金额(不包括金融领域)仅为20.1亿美元。日本对华贸易及投资的大幅减少,致使中日间的经济联系日渐疏远,许多战略性的经济合作计划更是难以得到有效实施。

  其二,中日在经贸战略层面的合作亟需破题。比如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之后,日本并没有给予积极的回应,不仅如此,针对中方合作筹建AIIB(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倡议与举措,日本实则选择了“回避”的态度,最终也未能进入AIIB的创始成员国名单。与之相比,日本加大了对亚洲开发银行的扶持与投入,甚至觊觎借助亚洲开发银行为平台,实施日本主导的基础设施出口信贷等。受其影响,未来不排除在亚洲基础设施援建资金市场上出现“两极”对立的现象,这极易造成资源浪费和低经济效率。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