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黄枝连:中评思想者论坛 一个大时代的产物

http://www.CRNTT.com   2015-11-29 00:08:59  


 
  但黄枝连表示,论坛的举办并不是一件易事,从选题到约专家学者约稿都需要大家全身心的投入。首先,题目和大意由黄枝连和郭伟峰、周建闽共同讨论决定。然后,黄枝连打电话邀请理想的评论员,并及时地把时间表编写打印出来传真给评论员,根据其反应来进行订正。至于讨论要点和大纲,黄枝连表示,那只是供学者们组织材料及思考时使用,在讨论过程中,他会根据有关人士的反应加以重组。

  对于论坛的政治取向和专家学者的选取,黄枝连表示,他们在选择议题和邀请评论员时都慎重其事。他们不计较评论员政治立场和宗教信仰及个人偏向,只要在讨论时就事论事,不管是什么样的见解和观点都有话必录。“我十分赞郭伟峰的一句话:不问关系和背景,只求观点和见解。”

  事后论坛稿件的整理是重头戏,黄枝连回忆说,当年都是由《中国评论》月刊的副总王平根据录音带做文字整理。“他先花五、六十个小时加以抄写,再由周建闽进行编辑处理。通常只能取其几个主要的专题,用十二至十四页加以披露。”黄枝连表示,见报的部份,是忠于评论员原来的议论,不做任何的加工或曲解。

  “这一点,既可使评论员满意,更是取信于天下、用以号召天下的一个重要条件。而我个人义务劳动的动力,既来自工作的意义与成就感,更来源于郭伟峰、周建闽、王平以及后来加入的《中国评论》月刊的副总罗祥喜的那种诚实开放的专业立场与工作方法。这样的事业,要贯彻始终,是需要理想主义和理性主义的结合。”黄枝连说。

  到现在为止,先后参加论坛的评论员约有一两千位,除了专家学者之外,还有政治活动家、公务员、外交官、工商企业界及宗教界、文化界、传媒界人士以至于社会工作者。“按照王平的说法,把参与论坛的评论员名单列出来,就像一所一级大学专家学者的阵容。”

  黄枝连表示,这样一个专栏的产生及其可持续性的发展有其必然性,也有其偶然性,“思想者论坛”是一个大时代的产物。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