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王鸿志:国民党地方选举失利非两岸政策失败

http://www.CRNTT.com   2015-08-22 00:16:16  


王鸿志 (中评社 臧涵摄)
  中评社香港8月22日电(记者 臧涵)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副研究员王鸿志日前在江西省九江市“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前瞻”学术研讨会中表示,2016年台湾“大选”中,青年选民,特别是“首投族”的投票行为很大程度上仍将延续2014年地方选举模式,而第三势力及新媒体为代表的新型选举动员方式,也将对目前执政的国民党构成更大挑战。即使“大选”中蓝营投票率回升,国民党政权保卫战依然异常艰难。

  王鸿志表示,从2014年地方选举结果可以看出,台湾政党政治环境面临调整。本次地方选举中以“柯文哲现象”为代表的第三势力崛起,柯文哲支持度低开高走、实现逆袭,还有如25岁的绿党候选人王浩宇,透过网络粉丝团就取得议员选举选区第二高票,县市长选后更出现一些社运团体欲成立新政党,推出“立委”候选人,力争在2016年“立委”选举打破国、民两大党主导的政治板块。

  王鸿志指出,第三势力的出现,有望改变台湾传统上依靠派系桩脚、金钱利益输送、宗族政治为主导的政治文化,台湾政党政治的运作模式可能因此而发生改变。如柯文哲所言,“我的政治训练来自于与基层百姓的互动,并不是来自政党政治的训练” 面对政治生态的改变和第三势力崛起,国民党与民进党如何调整各自体质和形象,将影响未来两党对决结果。

  王鸿志称,台湾民主乱象的根源在于缺乏民主的同质性条件,首要因素就是国家认同分裂,加上台湾的政党政治具有“典型的东方政治文化特征,未来很长时期内难以真正达到美国式的政党政治品质要求”。在2014年地方选举中,虽然出现了新的政治生态、新的选战模式,但“政治符号之争与社会公共政策议题纠缠不清,各党之间只讲立场不讲是非,陶醉于‘为反对而反对’的恶性循环”。

  无论是选举中被借题发挥的“太阳花学运”、反服贸抗争、还是食品安全事件,背后都有政治力量去刻意凸显大陆的负面影响。尽管国民党与民进党之争中的两岸因素尖锐性可能下降,台湾政党政治开始走向“内部化”,但要根除民主转型的弊端,在台湾目前的社会、政治环境下,仍将是艰难而长期的过程。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