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一场看不见硝烟的石油战争已开打

http://www.CRNTT.com   2014-12-01 09:19:34  


  中评社北京12月1日讯/学者张敬伟今天撰文《一场看不见硝烟的石油战争已开打》指出,可以说,当前一场看不见硝烟的石油战争已经开打,这场看不见硝烟的石油战,不仅表现在台面上的多维博弈,也对世界经济形势构成了复杂影响,譬如油价偏低对欧日通缩的雪上加霜,对中美两个能源消费大国也造成了影响。这场牵动整个世界的石油博弈战,结果如何值得观察。  

  国际原油价格跌跌不休,石油输出国组织会否操起降量武器,平衡全球原油价格以缓解多个成员国的财政预算紧张?11月27日,欧佩克的新决定是维持每天3000万桶的产量上限,不降低产量目标。随后国际原油价格跌至4年以来的最低点,跌幅超过8%。

  欧佩克的产油大国沙特阿拉伯,尤其不支持降低产量。内中缘由,不仅仅是经济原因,而且掺杂着历史因素和现实冲突,是国际政治、经济博弈的复杂折射。可以说,一场看不见硝烟的石油战争已经开打。

  在这场石油战中,欧佩克成员国存在龃龉和内斗。在降低石油产量问题上,可谓各怀“鬼胎”,欧佩克大佬沙特上世纪在国际油价下跌时,曾主动降低产量而刺激油价上涨。可是,沙特日减产1000万桶并未使油价上升,反而导致本国深陷财政危机中。1985年底,沙特宣布增产而最终使国际油价跌停转升。

  作为欧佩克老大,沙特决定不减产是吸取历史教训。在欧佩克中,沙特和科威特等国,可以忍受国际油价低至60美元/桶。但是对于尼日利亚、委内瑞拉和伊朗等国,油价维持在100美元/桶才能确保财政收支平衡。尤其伊朗,在西方世界多年经济制裁的情势下,国内财政收入一半要靠石油出口,现在石油价格对其国内财政不啻灾难。

  单就欧佩克内部的产量博弈战观之,不排除12个成员中合纵连横的市场结盟。沙特、科威特等可以忍受更低价格的国家对组织内的伊朗、委内瑞拉等财政吃紧的国家施加规则压力。从欧佩克成员国和美国关系言,有舆论认为沙特和科威特是以石油产量这个武器配合美国对付伊朗和委内瑞拉。由于伊朗核危机“6+1”最终谈判又推迟半年,沙特不减产的确有以石油价格倒逼伊朗的意味。毕竟,作为中东两大国,伊朗核武对沙特更具现实威胁性。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