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邓聿文:李克强提韩信“背水一战”的深意

http://www.CRNTT.com   2014-05-06 09:39:56  


 
  出现这种情况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是中央进行的反“四风”、反腐败和群众路线教育,使得许多官员感觉日子不好过了,官不好做了,主观上有一种抵触情绪。过去习惯于唯我独尊,大权独揽,一个人说了算,但现在受到多方面的制肘和监督,一旦出问题,有可能乌纱帽难保。而改革很大程度上是利益的重组,是得罪人的事情,与其冒着风险去干,不如什么也不干,做一个“太平官”来得实惠,虽然不干事少干事没什么业绩,但至少不会犯错误。

  官员如果为官之目的不是从造福一方百姓,而是想着怎样保住官位考虑,对百姓的苦难和诉求就会视而不见,就不可能面对困难迎难而上,为改革披荆斩棘,为民众殚精竭虑,就很容易出现庸政和惰政。对于这部分官员来说,做官的职业荣誉感不是通过为百姓谋福利体现,而是通过官位本身来体现,所以,什么方式有利于保住官位,就采用什么方式,这就是他们的为官之道。

  二是现行的官员评价体系不鼓励地方官员尤其是基层干部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推进改革。改革的复杂性需要各地根据本地实际进行探索,但或许受传统大一统思维的影响,或许担忧地方的改革越出底线,中央对地方特别是基层放权独立探索改革的空间有限,中央希望的是在规定了动作的前提下地方和基层去落实中央已有的改革部署,不鼓励地方和基层在改革上有自选动作,因此,对地方和基层一些从长远来看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但却可能不符合中央要求或者会产生很大争议性的改革举措,往往叫停,甚至视为非法,此种情形下,地方和基层的官员难有动力主动去推进改革,他们最好的方式是选择明哲保身,你怎么说我就怎么做,甚至你怎么说我也不做。

  可以说,上述两种因素,再加上地方和基层利益的强化,导致地方改革意志和改革精神消退。而地方和基层独立探索改革空间的消亡,也使得顶层谋划的改革不可能真正发生,因为顶层并非悬在空中,顶层改革最终要落到地面上来,变为基层的行动。这就是近年来中国改革进展不力的原因。

  其实,从中国改革的历史看,过去30余年真正有意义的改革多发生在基层和地方,大凡成功的制度创新,基本是由基层在实践中创造摸索出来的,农村改革是如此,国企改革是如此,政府改革也是如此。上层乃至中央不过是将基层和地方创造的方法经验加工总结,变成制度或法律,在全国推行。从这个角度说,顶层实际是被基层推着走的。之所以能形成这种局面,乃因为地方政府尤其是基层官员和社会关联度大,在强大的发展压力面前,他们必须要有所创新来应付或者解决问题。且作为一线官员,他们也了解社会,同时也不缺乏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关键是要给他们授权,鼓励和支持他们大胆地根据本地实际,进行改革探索。

  故改革要趟出一片新天地来,必须高度重视地方和基层的探索与实践,把地方和基层潜在的改革创新动力激发出来,上层不能垄断改革的解释权,顶层设计在为改革提供整体规范和原则的同时,应为地方和基层的改革创新创造条件,只要他们符合基本的法律规范,就放手让他们大胆地闯,大胆地干,创造不同的改革模式,形成百花齐放的改革局面。 

  2014年05月06日07:23 来源:和讯网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