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回归经济增长的本质

http://www.CRNTT.com   2014-04-30 08:26:20  


  中评社北京4月30日讯/对于中国经济的增长方式,学术界有不少批评的声音。体现在当前政策导向中的一种主流观点是内需失衡,即所谓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中,“投资过多,消费太少”。新华网刊登北大光华学院院长蔡洪滨文章认为,这是一个错误的判断,其主要原因是对中国经济统计数据存在误读。

  文章分析,如果按国际可比口径算,中国消费被严重低估了。

  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中国的住房消费被低估。美国住房消费占家庭消费的20%,占GDP的14%,其计算方法是:如果你租房住,租金就是你的住房消费;如果你是自住房,也按等价租金来计算。中国的住房消费仅仅占居民消费的8%,占GDP的3%,比例相对较低,其主要原因是统计口径不一致。我们不是按等价房租计算,而是对房子的历史价格按照50年折旧来算。如果按国际同口径计算,中国住房消费占GDP的比重至少低估了5%。

  第二点,服务部门的消费被严重低估。发达国家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在70%以上,发展中国家印度是57%,泰国是53%,而中国仅45%。人们经常拿这个数据来论证中国经济结构不合理,服务业比重太低,但是数据背后的不可比性往往被人们忽略。以医疗和教育消费为例,中国医疗价格是国家管制的,教育价格也被人为扭曲,都未能反映真实的市场价值,被严重低估;中国服务业存在大量的家政、中介等非正式的现金交易,他们的劳动产出没有纳入统计。

  此外,在中国特殊的会计制度下,政府部门的“三公”消费、企事业单位的各项招待费用,这些条目都没有被统计成消费。我们曾经用世行大范围的企业调查数据做过一个研究,发现中国企业的差旅费和招待费占GDP的比重远远高于国际水平,这些不同形式的个人消费,在中国的会计制度中都变成了企业成本。

  如果用以上因素对统计结果进行调整,最保守估计,中国的消费占GDP的比重可以提高大概10个百分点,在6万亿元人民币左右。

  再来看投资。中国的投资占GDP的比重多年来被严重高估。将每年各省公布的当地GDP数据加总起来,都要高于中国统计局公布的全国GDP数据。例如,2009年各省GDP高出全国2万多亿元,2012年高出5.76万亿元,2013年高出6万多亿元。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是各省之间在统计中的重复计算,二是地方政府的政绩注水,这两者都主要集中在投资领域。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