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悲情乌克兰:长达12个世纪的民族、地缘关系史

http://www.CRNTT.com   2014-02-27 10:13:12  


 
乌克兰的悲情民族史

  除党派之争,更多人将乌克兰传统的族群矛盾,视为解读本次内乱的“钥匙”。和格鲁吉亚、波罗的海沿岸三国不同,乌克兰从领土和人口来说,都不是一个小国,但是其历史上却从来没有建立起一个独立的强权大国,反而屡屡成为周边力量的战场,这就导致乌克兰当地民族混杂、种群对立严重。

  从文化上来说,应该是基辅而不是莫斯科,才是斯拉夫文明的摇篮。公元9世纪,维京人建立了基辅罗斯公国,成为现代俄罗斯的雏形。在基辅罗斯兴盛于乌克兰大草原之上时,莫斯科还处于一片荒蛮之中。然而,1240年西征的蒙古大军毁灭了基辅罗斯,并统治了俄罗斯地区数百年之久。一直持续到15世纪,莫斯科大公国崛起并击败了蒙古人,才恢复了斯拉夫人对这块地区的统治。

  所以,乌克兰人一直有一种情结,就是斯拉夫文明的正统本来是在基辅,但是后来才转到莫斯科的。这就是乌克兰人和俄罗斯人芥蒂的一个历史根源。蒙古人被击败后,南俄草原出现了权力真空。当地居民以游牧作为生产方式,他们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哥萨克人。在以莫斯科为中心的俄罗斯帝国还极为弱小时,控制乌克兰的主要是当时强大的波兰─立陶宛联邦和鞑靼人(蒙古人),而鞑靼人的背后,又是当时盛极一时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这些强权面前,乌克兰本土人即哥萨克人只能沦为农奴和雇佣军。

  17世纪初期,波兰仍然在乌克兰占有优势,但是1648年,博格丹·赫梅利尼茨基领导哥萨克人举行反波兰大起义,他与克里米亚鞑靼人和当地农民联盟,与波兰交战。虽然一度胜利,取得了乌克兰的独立,但是由于在四面敌人的包围下,乌克兰希望寻求外援。当时的邻国里,波兰是敌人,鞑靼人和土耳其人传统上也是信仰基督教的哥萨克人的敌人,在这种情况下,哥萨克选择了向北方俄罗斯称臣。博格丹·赫梅利尼茨基与俄罗斯沙皇签订《佩列亚斯拉夫和约》,商请沙皇来统治,自此东乌克兰(第聂伯河左岸)与俄罗斯帝国正式合并,开始了乌克兰和俄罗斯的结盟史。

  18世纪末叶,俄罗斯女皇叶卡捷琳娜三次瓜分波兰时,顺便也吞并了西乌克兰。到1795年,除加利西亚(1772-1918年属于奥地利)以外,乌克兰其余地区均在沙皇俄国统治之下。

  这段历史对现当代乌克兰影响很大。因为导致以第聂伯河为天然分界线,出现了截然相反的两块地方即东乌克兰和西乌克兰。包括基辅、利沃夫等西部地区,传统倾向于欧洲特别是德国、波兰等国。特别是利沃夫,曾经是一度独立的“西乌克兰人民共和国的首府”,而东乌克兰则亲俄罗斯,代表性地区包括军事要地克里米亚半岛和关押季莫申科的哈尔科夫。

  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后,由于沙俄垮台,东乌克兰随即发生分裂,西乌克兰(东加利西亚和西沃伦)被波兰占领。而东乌克兰并入苏联。根据波兰和苏联签订的《里加条约》,西乌克兰成为波兰领土。

  1932-1933年爆发了乌克兰大饥荒,据最新的历史研究资料,饿死的人数在240万-750万之间。乌克兰亲西方人士将矛头指向了苏联,认为是后者的政策导致了大饥荒。

  二战期间,民族主义者斯杰班·班德拉领导的极端派甚至同纳粹德国合作来追求国家独立。即使在二战结束后,乌克兰民族主义游击队也一直利用森林和草原与苏军周旋,游击战持续到1950年代,苏联才彻底消灭了这些乌克兰民族主义的武装力量。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