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德国:中国的一面镜子

http://www.CRNTT.com   2013-08-11 09:29:27  


资料图:文革批斗会
  中评社北京8月11日讯/此间《炎黄春秋》2013年第7期刊载郭建的文章《德国:中国的一面镜子》,内容如下:

一.大国崛起

   一个民族的过去可以是当下的一面镜子,因此被称为“史鉴”。其他民族的历史经验有时也可以有借鉴意义。就二十世纪以来的中国来说,苏俄被当作参照系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苏联斯大林时代的一 党专政、农业集体化、大清洗,以及斯大林身后的解冻和改革,都在中国以略为不同的方式出现了。可见,当下中国领导人,从保住一党专制的角度考虑,担心中国会重蹈苏联的“覆辙”,是不无道理的。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中国领导人能以人民的利益和生命的价值为重,记取苏联的前车之鉴,许多灾难是可以避免的。例如,赫鲁晓夫曾以苏联农业集体化造成的饥荒警示中共,可惜毛泽东对赫鲁晓夫的诚意置若罔闻,一意孤行,发展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以至于造成三千六百万农民死于饥荒的大灾难。

  那么,在政体和意识形态上与中国很不相同的德国如何能成为中国的一面镜子呢?笔者试以近期的一段耐人寻味的个人经历引入对这个问题的讨论。

  2008年春夏时节,美国威斯康星州的一家地方报纸刊登了一则佳话:两位年逾八旬的老人,在战场上曾是敌人,如今成了好朋友。一位是我所在大学的退休教授,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美国士兵;另一位是1955年迁居美国的德国农民,曾是纳粹士兵。这两位老人又恰恰与我相识。他们的故事刊出后不久,我碰到我那位退休的同事,闲聊起来,提到那篇报道,并问:“爱德华近来怎样啊?”(爱德华是那位德裔老人的名字)“怎么人人都这么问我?”我的同事答道,“我又不是他的监护人。你自己去问他吧。他否定一切。我对他说,要是到了今天你还不相信的确有过大屠杀,到了今天你还觉得希特勒是最伟大的领袖,你的脑子实在是出问题了。”几天以后,我在游泳池碰到了爱德华,他主动和我讲起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德国:“我们那时候的日子好啊!不光是国家强大,我们生活有保障,而且贷款利率锁定在百分之二,每个工人家庭都能买房子,买车……我们的奥运会办得也排场,人人都喜气洋洋的……”然后,他对我翘起大拇指说:“你们中国真棒!越来越强大,很有希望啊……”
  
  只有将这段话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来看,我们才能明白这位德裔老人的意思。从2007年底开始,美国经济陷入了由银行呆账、坏账和房地产泡沫引起的危机,其规模仅次于1929年开始的经济大恐慌,失业率达到百分之十。当时,两次经济危机的对比几乎是街谈巷议的题目,爱德华也在暗示这样的对比。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以极权的力量推动经济的发展,卓有成效,使德国先于西方民主国家走出经济低谷。在排斥“异类”的同时,当政的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简称纳粹)开动宣传机器,鼓吹种族主义和民族主义,同时也推行了有利“大众”的实惠的经济政策(如今驰名世界的大众牌汽车就是当年为元首“生日献礼”而设计的)。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首创火炬传递,盛况空前,以向世界展示德意志的大国崛起,并兜售德国特色国家社会主义的救世良方。当时的国际知识界也出现了分化,对资本主义的失望使得一些知识分子或倒向纳粹德国和法西斯意大利,或投入苏联的怀抱。希特勒也曾明言,西方民主国家没有政治,因此软弱,不堪一击,德国的真正对手只有苏联,因为只有苏联如德国一样,有意识形态,只不过是错误的意识形态而已。
    
  再说这位显然缺乏反思意识的爱德华老人,他把自己对德国三十年代的怀旧之情与他所看到的当下中国的崛起(世界经济危机中中国的强势以及北京奥运会的辉煌等等)并提,自然是对他自己所了解的强国之路有感而发,并想让我感到振奋。但他没有想到,他的一席话竟会在我的心头蒙上一层历史的阴影,使我感到忧虑,并由此想到中国六、七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与德国三十年代纳粹政治的相似之处。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