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发泡餐具解禁:450万“买”污染豁免权?

http://www.CRNTT.com   2013-04-02 11:00:27  


解禁后,发泡餐具的生产就从地下转入地上
  中评社北京4月2日讯/被禁了14年之久的发泡餐具即将在5月1号解禁。这两天,媒体爆出10家生产发泡餐具的企业联合出资450万元,请一家律师事务所帮忙进行“公关”的消息。

  顿时,舆论哗然,有的媒体更用了“450万买断国人健康”这样的标题。到底,这其中有什么样的是是非非呢?

  ■ 律师事务所的行为类似“商业说客”

  看起来,这“450万”是律师事务所当“说客”的代理费

  该律师事务所的负责人进行了解释,“外界把我的工作跟政策解禁联系起来有点夸张了,我只是代表企业向产业决策部门反映企业生存状况和解禁的紧迫性,并就禁止政策的法律依据提出质疑。产业决策的调整有多少是因为听取了我们的意见,我们没有办法评估。”

  纵观这位负责人的所有采访,他的意思是,“禁发泡餐具”当初的政策制定在法律程序上有瑕疵,而他们就是受到企业的委托,利用自己专门的法律知识去申诉。换而言之,就是一种“委托—代理”的关系,这450万元就是他们的代理费。看起来,律师事务所是在帮着做这10家企业的“商业说客”。

  ■ 不过,这件事上最大的“说客”还是行业协会

  一个律师事务所显然不够,行业协会“中塑协”为此奋斗了十多年

  回顾这么多年来媒体关于“解禁发泡餐具”的报道就会发现,这位律师的陈述基本属实。在2010年已经传出了发泡餐具要解禁的消息。这和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以下称为中塑协)的努力不无关系:在过去十几年里,中塑协为给一次性发泡餐具“正名”,多次向有关部门汇报情况,还组织业内企业开展行业“自律行动”。这么卖力,是因为中塑协其实就是塑料生产企业的行业协会,当然代表着他们的利益。

  而在“解禁”的消息传出后,媒体调查发现,从国务院参事给总理写信、到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王玉庆提出应该科学对待一次性发泡餐具的5185号提案,再到有关部门召开专门的专家座谈会,“一个小小的餐盒惊动了三位副总理,惊动了那么多部委领导。”(一位发改委副主任“戏言”)。

  到了2011年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发改委有一段专门的解读:“我们认为,有必要将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从淘汰类调整至允许类。”据报道,那10家企业看到“解禁”的曙光之后,希望尽快摆脱“地下生产”的状态,于是请律师事务所去帮忙沟通,希望自己的企业能够先做“解禁试点”,岂不料“迎来”的是全行业的“春天”。

  因此,律师事务所的“公关”可能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但是根本还是中塑协这个行业协会多年来的游说。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